标签 >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编号:8524553]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搭一搭。教材的问题引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搭一搭教材分析素材新人教版。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基本特征之后。例3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学生的活动过程教材这样引导的。看谁搭得高。看谁搭得高。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Tag内容描述:<p>1、搭一搭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破建议:用好教材引导,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材的问题引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教学时不能机械照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了什么”不光要关注问题“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还要关注已知条件,10块积木中有7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块积木?长方体的有几块?让学生把所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在“怎样搭呢?”的问题上,教师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让学生拿。</p><p>2、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搭一搭教材分析素材新人教版在例题3之前,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基本特征之后,教材设计了例3。例3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具体要求“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下,使学生了解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教材这样引导的“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 “知道了什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清楚要做的是什么事。“用上所有的积木”和“又稳又高”是活动的要求和目的。“怎样搭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思。</p><p>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搭一搭重难点突破素材新人教版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破建议:用好教材引导,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材的问题引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教学时不能机械照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了什么”不光要关注问题“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还要关注已知条件,10块积木中有7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块积木?长方体的有几块?让学生把所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在“怎样搭。</p><p>4、搭一搭在例题3之前,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基本特征之后,教材设计了例3。例3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具体要求“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下,使学生了解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教材这样引导的“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 “知道了什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清楚要做的是什么事。“用上所有的积木”和“又稳又高”是活动的要求和目的。“怎样搭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思考的问题。搭得稳是前提,只有稳才能保证搭的高。怎么才。</p><p>5、认识图形 1在用3个拼成的图形下面画“”。2数一数,填一填。3看图填一填。( )个( )个( )个( )个4搭得最高的画“”,最稳定的画“”,最容易倒的画“”。5按要求搭一搭。先放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上面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上面放一个圆柱,搭出的图形是( )。6下面的两堆拼成了上面的哪个图形?把它圈起来。答案1在第2、3、5个图形下面画“”25 4 5 432 2 2 34 56圈上面的第3个。</p><p>6、六、认识图形1连一连。2. 在圆柱下面画“”。( ) ( ) ( ) ( )3. ( )是长方体,( )是正方体。4. 数一数,填一填。(1)从左起,第( )个是球,第( )个和第( )个是正方体。(2)球的左边第一个是( ),球的右边第一个是( )。【答案】1.2. ( )( )( )( )3. 4.(1)3 1 6 (2)圆柱 长方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