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数轴上有理数

⑵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了解有理数集合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让学生知道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能够根据问题的需要。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指明(有理)数与形(数轴)的对应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数轴的画法与数轴三要素的理解.。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中。

数轴上有理数Tag内容描述:<p>1、数轴1.教学目标了解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的三要素的作用,会准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了解有理数集合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2.教学目标解析了解数轴的概念,就是让学生知道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是一个几何图形.会画出数轴,即能够根据问题的需要,正确地确定一条数轴的正方向、原点的位置与单位长度的大小.“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是指,对于给定的一个有理数,能够在数轴上找到与它对应的点.反之,数轴上每一个点表示一个数,只是不一定是有理数,也可能是无理。</p><p>2、数轴1.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由一条东西向马路上汽车站牌及其东、西电线杆、柳树、杨树、槐树的表示,指出可以借助于画图表示物体的位置,二是类比温度计给出了数轴的概念,数轴的画法和要领,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三是对数轴表示的正、负数的位置作了归纳和总结,指明(有理)数与形(数轴)的对应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数轴的画法与数轴三要素的理解.1.2.2数轴教学建议用1个课时完成.2.重难点突破数轴的概念与三要素突破建议: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与单位长度的直线.我们通常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p><p>3、1.2.数轴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中, 的数总比 的数大。2在数轴上,表示5的数在原点的 侧,它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3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侧,距原点 个单位;表示7的点在原点的 侧,距原点 个单位;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4在数轴上,把表示3的点沿着数轴向负方向移动5个单位,则与此位置相对应的数是 。5与原点距离为2.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个,它们表示的有理数是 。6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3的整数有 个,它们是: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最大的正数,却有最大的负数B.数轴上离原点越远,表示数越大C.0大于一。</p><p>4、数轴的教法建议及教材分析教法建议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回顾小学中是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正数和零的,然后提出此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体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的方法2对于数轴的三要素及画法的教学,可创设情景要求学生参与,教师可借助与温度计作类比,说明三要素的必要性教学中注意给学生讲清数轴的画法,但不要求学生背诵画数轴的步骤3使学生通过观察特例,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归纳、描述、交流等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p><p>5、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有多少个有理数?凭直觉,应该有无数个吧。你的直觉很正确,确实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分析。先来看表示0和1的两点间有多少个有理数点?先从特殊点开始吧。0和1之间的中点显然是一个有理点,有没有其他点了呢?既然0和1之间有中点,同样0、之间有中点以及、1之间有中点,它们也是有理点,同样点0、之间的中点、与之间的中点,与之间的中点,与1之间的中点,也都是有理点。因此,0与1之间有无限多个有理数。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存在无数个有理数,同样方法你能说明了吧。由此可见,。</p><p>6、怎样学好“数轴”数轴是“数”与“形”的第一次结合,它使抽象的“数”直观化,使数与直线上的点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表明了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形成了数形结合的基础。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醒大家学好它。提醒一、正确认识数轴的意义:数轴的意义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选取,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规定的。通常取向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可根据各题的实际需要,灵活选取,有时可以每隔两个或多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正。</p>
【数轴上有理数】相关DOC文档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2数轴教学目标解析素材.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2数轴教材内容解析与重难点突破素材.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1.2数轴专题练习新冀教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2数轴教法建议及教材分析素材.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2数轴素材.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2数轴怎样学好“数轴”素材.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