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数字秒表的设计

数字秒表的设计主要是一个计数电路。从而实现整个数字秒表电路的功能。数字时钟_秒表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秒表设计。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论计(论 文)文) 论文题目。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制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制 年 月。《数字秒表课程设计》。基于EDA的数字秒表设计。

数字秒表的设计Tag内容描述:<p>1、3 数字秒表的系统设计3.1 系统的整体设计数字秒表的设计主要是一个计数电路,首先对一个时钟进行不同的分频,然后将分频出的时钟分别送给相应的模块,毫秒计数器,秒计数器,分计数器,时计数器,然后经过译码电路送给数码管,显示出相应数字,具体的秒表设计系统框图如下所示。图3.1 系统框图本次设计采用1.25mhz的基准输入脉冲,将其进行12500分频后得到100hz的标准脉冲,因为秒表的精确度要求为0.01s,所以需要用100hz的脉冲。分频模块的输出脉冲作为计时模块的输入,当第一个模块计数满100后向秒进位,当秒计数满60后向分进位,分记满。</p><p>2、综合课程设计数字时钟_秒表的设计姓名:学号:班级:学院:自动化联系方式:数字时钟_秒表设计1.1 项目要求设计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可调时钟,晶振采用12HZ,要求如下:(1) 设计采用显示。(2) 可以显示时、分、秒,24小时制。(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对小时和分单独校时。对分校时的时候,停止分向小时的进位。(4) 具有秒表功能。1.2系统设计数字时钟以AT89C51为核心,通过按键1切换模式、调试时间。由内部振荡电路模块、按键复位电路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功能按键模块组成。1.2.1 框图设计数码管显示总线驱动AT89C51振荡电。</p><p>3、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秒表设计专业:通信工程目录一、 课程名称1二、 设计目的和意义1三、 任务要求1四、 任务分析、设计方案1五、 具体实现过程9六、 仿真、实验验证过程及实现结果、现象12七、 结论14八、 总结与体会14一、 课题名称基于51单片的数字秒表设计二、 目的和意义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灵活运用单片机的基础知识,依据课程设计内容,能够完成从硬件电路图设计,到电路搭建焊接,再到软件编程及系统调试实现系统功能,完成课程设计,加深对单片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将各门知识综合。</p><p>4、电 子 科 技 大 学数字秒表课程设计姓 名: xxx学 号: 学 院: 指导老师:xx摘要EDA技术作为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门新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电子系统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在ISE10.1软件下利用VHDL语言结合硬件电路来实现数字秒表的功能的设计方法。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 运用ModelSim等EDA仿真工具。该设计具有外围电路少、集成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通过数码管驱动电路动态显示计时结果。给出部分模块的VHDL源程序和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的正确,展示了VHDL语言的强大功能和优秀特性。关键词:FPGA, VHDL, 。</p><p>5、基于EDA的数字秒表设计,实验要求,1、数字秒表主要由:分频器、扫描显示译码器、一百进制计数器、六十进制计数器(或十进制计数器与6进制计数器)、十二进制计数器(或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电路组成。在整个秒表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获得一个精确的100HZ计时脉冲,除此之外,数字秒表需有清零控制端,以及启动控制端、保持保持,以便数字时钟能随意停止及启动。(时钟50M) 2、数字秒表显示由时(12或24进制任选)、分(60进制)、秒(60进制)、百分之一秒(一百进制)组成,利用扫描显示译码电路在八个数码管显示。 3、能够完成清零、启动、保。</p><p>6、数字秒表的VHDL语言的程序设计 本秒表计时器用于体育竞赛及各种要求有较精确时的各领域。此计时器是用一块专用的芯片,用VHDL语言描述的。它除开关、时钟和显示功能以外,它还包括1/100s计时器所有的控制和定时功能,其体积小,携带方便。 计时器的设计功能: (1) 精度应大于1/100s (2) 计时器的最长计时时间为1小时 在一般的短时间计时应用中,1小时应该足够了。为此需要一个6位显示器,显示。</p>
【数字秒表的设计】相关PPT文档
基于EDA的数字秒表设计.ppt
【数字秒表的设计】相关DOC文档
数字秒表的系统设计.doc
综合课程设计—数字时钟秒表的设计.doc
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秒表设计.doc
数字秒表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doc
数字秒表的设计的vhdl语言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