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编号:13310084]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
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插图中的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课文中有些句子学生理解有些困难。让学生感受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让学生体会祖国南。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Tag内容描述:<p>1、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p><p>2、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插排了一个泡泡框。插图中的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深情地看着祖国地图。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体会人物的心情。课文中有些句子学生理解有些困难,教师可作适时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解。如:为什么把祖国比做摇篮?让学生想一想,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舒服!他们在摇篮里快乐地成长。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像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幸福!又如“南海诸海岛,撒开珍珠串”,学生难以体会到,可以借助图画或课件让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体会祖国南海上的岛屿又多又美丽。再。</p><p>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课前通过图片欣赏导入,让学生感受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域辽阔。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体会人物的心情。课文中有些句子学生理解有些困难,教师作了适时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解。如:珠穆朗玛峰有多高?让学生看图片来感受珠穆朗玛峰的高,再指导学生读出它的高。又如“南海诸海岛,撒开珍珠串”,学生难以体会到,可以借助图片或课件让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体会祖国南海上的岛屿又多又美丽。再如“给妈妈做件衣衫”一句,可先让学生说说“妈妈”实际指什么,再指导学生联系作者给祖国设计宏。</p><p>4、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阅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p><p>5、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课题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本课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看、想、议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学前准备1.准备中国地图。(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p><p>6、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反思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第十三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所以我设计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很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新词,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定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2、注重拓展,深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种导入方式: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祖国的美丽与富饶;有课件媒体资源播放风光图片。</p><p>7、13* 成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对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有所了解。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阅读,小组探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自食其力,珍惜一切劳动成果。【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预习作业】1自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