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编号:9683012]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背诵《忆江南》。背诵《忆江南》。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生自由吟诵写春的诗、词、文章。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教学目标】。2.过程方法目标。【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Tag内容描述:<p>1、独坐敬亭山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一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飘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飘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本诗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二、 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p><p>2、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词与词牌;识记并书写“谙”字,能读准白居易的“居”,能不忆江南的“不”字的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其一,理解词义,体会情感。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忆江南组词中的第一首。重在品味词句,在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p><p>3、望洞庭【教学内容】内容一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补充教材内容二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 题君山 【教材分析】望洞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p><p>4、忆江南 教案【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学习重点难点】 对词中所描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准备】 挂图、写有词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赏春谈春,趣入课时。 1、师谈话导入,生自由吟诵写春的诗、词、文章。 2、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对江南的感受。 3、揭题。 二、巧妙识“词”,审题设疑。 1、“忆江南”是词的题目吗?还是词的什么?(认识词牌) 2、“忆江南”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忆江南”是什么意。</p><p>5、忆江南 教案【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学习重点难点】 对词中所描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准备】 挂图、写有词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赏春谈春,趣入课时。 1、师谈话导入,生自由吟诵写春的诗、词、文章。 2、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对江南的感受。 3、揭题。 二、巧妙识“词”,审题设疑。 1、“忆江南”是词的题目吗?还是词的什么?(认识词牌) 2、“忆江南”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忆江南”是什么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