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从而使溶液中的H+浓度减小。从而使溶液中的OH-浓度减小。3、正逆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反应商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杂化轨道空间构型。会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Tag内容描述:<p>1、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交流与讨论】:,分别计算25时0.01mol/L的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H+和OH-.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溶液的酸碱性与H+和OH-的关系.,由于增大了OH-浓度,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中的H+浓度减小,结果OH-浓度大于H+浓度.,由于增大了H+浓度,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中的OH-浓度减小,结果H+浓度大于OH-浓度.,酸性溶液中:,碱性溶液中:,中性溶液中:,H+和OH-只由水电离产生,因此浓度是相等的.,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H+和OH-是共存的,只是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不同.,对常温。</p><p>2、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 衡状态的过程。,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3、正逆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的方向:,若V正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V逆 ,,4、反应商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注:反应商计算式中的浓度表示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的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1)若Q K,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V正V逆,(2)若Q K,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V正V逆,(3)若Q = K,化学平衡不移动。</p><p>3、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目标与素养: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发生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正向反应,又能发生生成物转变为反应物的逆向反应。2可逆反应的特征|铅蓄电池的原理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提示:不是。充、放电过程条件不同,也不是同时发生。二、化学平衡的建立1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2化学平衡建立的浓度时间图象和速。</p><p>4、专题复习课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原子轨道采取一定的杂化方式后,其空间构型和键角如下: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空间构型键角sp直线形180sp2平面三角形120sp3正四面体形109.5由于常考的分子或离子构型多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V形、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等,故可按图索骥、简单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常见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直线形CO2、CS2、BeCl2、HCCH、HCN等sp平面三角形BF3、BCl3、SO3、NO、CO等sp2正四面体形CH4、CCl4、SiF4、ClO、SO、PO、SiO等sp3三角锥形NH3、NCl3。</p><p>5、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目标与素养:1.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焓判据、熵判据的涵义,会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1根据是否有外力作用,过程可分为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力而自发进行的过程。自发过程具有的特点:(1)体系趋向于从能量较高状态转变为能量较低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释放热量)。(2)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2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与反应焓变的关系(1)放热反应:绝大多数都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