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
简述基因重组的概念、方式及意义。1、简述胚胎发育过程(知识目标)。2、简述胚胎发育过程的主要特点(知识目标)。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的发生过程。3、简述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A.①②③分别表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个体发育过程。
苏教版高中生物Tag内容描述:<p>1、11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显微镜2、 细胞种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结构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核糖体,有拟核(环状DNA分子)有核膜。核仁、染色体(DNA和蛋白质)、有拟核、核糖体、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具体细胞细菌:球菌,弧菌,杆菌,螺旋菌(形状+菌),乳酸菌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植物(小球藻,水绵)、动物 分类标准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p><p>2、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5章第2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基本概念。 (2)理解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学会用数学方法探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理解生物进化的本质 (4)能够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其中重点是理解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难点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理解生物进化的本质。 2.能力目标 运用数学方法探究种群基因频率。</p><p>3、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代谢与酶 细胞代谢的概念 : 酶的发现: 发现过程 酶的概念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 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 : 专一性 高效性 作用条件较温和 一、 知识网络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 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发现的意义 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 难点再现 :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 : 温度 :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 效率更高。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p><p>4、第五章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8 d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A.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B.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解析:甲、乙两瓶的差异是捕蝇纸的有无。</p><p>5、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和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是氢键,其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A.b、c、dB.c、dC.a、b、cD.b、c解析: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中的与下方的磷酸基团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DNA两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配对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c正确;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p><p>6、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DNA 中任一片段都是基因D基因只存在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解析:选B一个DNA分子中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2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表示不同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过程对应图乙中的和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转录过程C侵染了T2噬菌体的大肠。</p><p>7、第五章测评B(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花矩变长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B项错误。该兰花的花矩与该种蛾的口器相互。</p><p>8、课时跟踪检测(八)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是图1,则图2所示是指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A缺失 B倒位C易位 D重复 解析:选A据图分析,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含有片段1、2、3、4、5,而图2中下面一条染色体上只有片段1、2、5,缺少片段3、4,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2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导致的变异属于()A易位 B染色体数目变异C倒位 D缺失 解析:选B秋水仙素处理作物幼苗或萌发的种子,抑制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3普通小麦体细胞。</p><p>9、第二节有性生殖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C.卵细胞膜增厚并形成受精膜D.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解析:受精作用主要实现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的融合,恢复细胞染色体数目,维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D2.下列不属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的是()A.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B.维持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能够基本保持亲本的全部遗传性状D.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p><p>10、第四章测评B(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仅仅说明存在“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是先用含32P的培养。</p><p>11、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B.染色体结构改变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改变解析: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的变化,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等。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p><p>12、第1课时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1.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2具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3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4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5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6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称为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p><p>13、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从基因到蛋白质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D染色体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解析:选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2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CDNA分子上的基因不都同时表达D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解析:选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即在某一时刻DNA分子上的基因。</p><p>14、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章末培优攻略学科素养提升1.常见有机物的鉴定鉴定的有机物常用的实验材料所用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注意事项还原性糖苹果、梨等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试剂现配现用脂肪花生苏丹或苏丹橘黄色或红色显微镜观察蛋白质蛋清或豆浆双缩脲试剂紫色试剂先后加入淀粉小麦、马铃薯等碘液深蓝色避免颜色干扰2.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肽键之间的关系(1)形成肽键时, 相应的COOH失去OH,相应的NH2失去H,__形成一分子H2O。(2)一条多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在肽链的两端。(3)肽键表示为:(4)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p><p>15、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章末总结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生物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3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信息传递等许多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4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5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p><p>16、第一讲 基因突变学习目标:1.可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类型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和生物进化的影响教材梳理一、基因突变的实例和含义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病因图解:(2)分析:(3)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的一个碱基对改变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2含义: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等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征1诱变因素2特征(1)低频性:自发突变频率很低。(2)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变异,从而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3)随机性: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p><p>17、课下能力提升(三)有性生殖(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中各获得一半的DNA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2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出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两种胚珠中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甲胚珠发育成无生活力的种子B乙胚珠发育为无胚乳种子C甲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p><p>18、第2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章末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A癌症、肺结核B狂犬病、艾滋病C伤寒、糖尿病D炭疽病、色盲答案B解析色盲是遗传病;癌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属于传染病;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伤寒、炭疽病是传染病;糖尿病是代谢异常疾病。2下列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步骤是()推论结论问题实验观察假设ABCD答案D解析生物科学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观察后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进而推论,之后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相应的。</p><p>19、身边的生物科学课标要求说出癌细胞的特点。(I)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说出导致癌症发生的环境因素;2了解全世界及我因癌症发病情况。3尝试说出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事例。 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科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苏教版第一章的内容,重点掌握癌症和生物科学学习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生物,有了一定生物知识积累。教学重难点重点:1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2人类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3基因诊断和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