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编号:1496833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
《地球的表面》习题。(3).地球表面70%是___。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Tag内容描述:<p>1、地球的表面习题一、基础题 1填空 (1)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等。 (2)地球仪上的蓝色表示,绿色表示、和,黄色表示、,白色表示。 (3).地球表面70是,30是。 (4)在地球表面占最大面积的是。 (5)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上进行拍摄。7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更先进的在空中拍摄地面,更清晰准确。 (6)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呈状分布。 2判断 (1)在地球仪上,地球的两极是白色的,说明那里是冰川。 ( ) (2)在看地图时,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来辨别方向。 ( ) (3)在地图上绿色。</p><p>2、地球的表面【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地形”“观察地形图”。“地形”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什么是地形呢,就。</p><p>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地球的表面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渗透地图制作的科学方法;体验到动手做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地图、地球仪、托盘。</p><p>4、地球的表面教后反思1、 教学后的收获: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补充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新课改要求下师生互动教学的必要前提,是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的有力载体。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先后开展小组合作4次,形式多样,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