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0成语故事[编号:1519533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0成语故事
会写8个生字。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我觉得应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定学习内容。《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在表演《自相矛盾》的时候。2.会认10个生字。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 学习《自相矛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0成语故事Tag内容描述:<p>1、10 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生自学课文。4检查自学效果。()。</p><p>2、教学反思参考2)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两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好理解。通过对这三则故事的阅读,我觉得应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定学习内容。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表现超出了你的想象。在表演自相矛盾的时候,楚国人夸张的语气,学生都能演出来。特别是有的小组,在表演时用米尺作矛,用小黑板作盾,表演得活灵活现,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滥竽。</p><p>3、10 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两个成语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1。</p><p>4、教学反思参考3)成语故事两个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 “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一副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这样一来,本课的训练点就找到了。抓住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自然会被激发出来。首先朗读方面,对于这样短。</p><p>5、教学反思参考1)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学习自相矛盾,我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