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关于。2、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重点。&#160。教学目标&#160。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16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所不欲勿施于人Tag内容描述:<p>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句及特殊文言语法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张。2、运用古汉字的解字法及补充资料,深入理解“仁”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白“恕”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2、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能运用发展的观点正确理解、评价孔子的思想主张。学情分析1、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五年文言文学习经历,已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积累,具有较强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文言文。2。</p><p>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2、帮助学生感知到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p><p>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探讨孔子“仁”的思想主张的现代价值,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1、整理文言知识。重点掌握实词:克、归、目、邦、家、事、乡、举、恕、约。辨析虚词:其、而、以。2、梳理、筛选重要内容,把握篇章主旨。教学难点1、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2、探讨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教学方法释义法 诵读法 探究法 举例应用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p><p>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教学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课时安排:1课时 课 型: 多媒体授课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小组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导。</p><p>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孔子对“仁”的观点。情感目标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翻译重点选段,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方法释义法、诵读法、探究法、举例应用法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结合注释对文本进行疏通,画出不理解的字句,找出疑难问题;(2)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论。</p><p>6、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感悟经典,品味人生,【译文】,仁,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p><p>7、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政治上册 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粤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p><p>8、先秦诸子选读,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训练一、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掌握如下重点词语。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樊迟_______皋陶_______弘毅_____枉_______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问知。子曰:知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