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同步精练含解析

A.5 kg=49 N      B.5 kg&gt。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B.液体压强与液。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C.物体浸在液体中。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 J。

同步精练含解析Tag内容描述:<p>1、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知能演练提升1.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2016湖北天门中考)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下列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B.一切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保持静止状态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p><p>2、第3节重力一、知能演练提升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是()2.关于5 kg和49 N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 kg=49 NB.5 kg49 NC.5 kg<49 ND.无法比较3.下面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4.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A.饮料无法直接倒进嘴里B.玻璃杯掷到墙上仍完好无损C.人轻轻一跳就可以离开地球D.灰尘飞扬后不会落回地面5.下列实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6.“不倒翁”(如图所示)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设计。</p><p>3、第2节液体的压强一、知能演练提升1.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1水3朝上2.826朝上5.639朝上8.4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2.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A.p甲p乙B.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p><p>4、第1节功一、知能演练提升1.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B.货物随水平传送带匀速移动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W1F乙B.F甲<F乙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功最接近()A.30 000 JB.3 000 JC.300 JD.30 J5.。</p><p>5、第1节浮力一、知能演练提升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B.乒乓球和玻璃球,浸在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C.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物体的重力要变小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2.在浅海中潜入海底观光是人们旅游休闲的方式之一。人从水下2 m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和压强变化的情况是()A.浮力逐渐变小B.浮力逐渐变大C.压强逐渐变小D.压强逐渐变大3.有一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铜块浸入水中并保持静止时,弹簧。</p><p>6、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知能演练提升1.(2016四川成都中考)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D.潜艇模型。</p><p>7、第2节功率一、知能演练提升1.某同学家住五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一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 J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 W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3 J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3 W2.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B.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C.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D.爬相同的楼梯,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3.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约为。</p><p>8、第3节大气压强一、知能演练提升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大气压强现象的是()A.用吸盘挂钩挂衣服B.用吸管吸饮料C.潜水员作业时要穿抗压潜水服D.钢笔吸墨水2.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3.右图是测量大气压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 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的科学家是帕斯卡C.玻璃管竖直放。</p><p>9、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知能演练提升 1.上紧发条的玩具车在水平桌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A.动能B.电能 C.重力势能D.弹性势能 2.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如图所示中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与篮球离地高度(h)的关系() 3.如图所示,“套圈”出手后,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套圈”由A到B过程。</p><p>10、第2节功率 一、知能演练提升 1.某同学家住五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一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 J 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 W 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3 J 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3 W 2.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B。</p><p>11、第1节压强 一、知能演练提升 1.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B. C.D. 2.如图所示,水平雪地上穿着滑雪板的芳芳总质量为70 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 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芳芳对雪。</p><p>12、第3节动能和势能 一、知能演练提升 1.如图所示,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 A.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B.人和车的动能增大 C.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D.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2.据报道,一辆横穿铁路的拖拉机,因故障而停在铁道上,此时从远处驶来一列火车,尽管司机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是缓慢行驶的列车还是将拖拉机撞“飞”了。这是因为火车的() A.动能很大B.速度很大 C.势能。</p><p>13、第3节大气压强 一、知能演练提升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大气压强现象的是() A.用吸盘挂钩挂衣服 B.用吸管吸饮料 C.潜水员作业时要穿抗压潜水服 D.钢笔吸墨水 2.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p><p>14、第1节力 一、知能演练提升 1.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C.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将我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送上了月。</p><p>15、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知能演练提升 1.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2.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如图所示,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发生形变。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3。</p><p>16、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知能演练提升 1.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2016湖北天门中考)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下列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没有受到。</p><p>17、第1节杠杆 一、知能演练提升 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F的力臂是() A.OAB.OCC.ODD.FD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在A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将动力的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 A.动力臂增大,动力增大 B.动力臂增大,动力减小 C.动力臂减小,动力减小 D.动力臂减小,动力。</p><p>18、第2节弹力 一、知能演练提升 1.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一组是() A.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 B.弹簧、橡皮筋、木板 C.钢片、木板、泥团 D.钢锯条、吹起的气球、湿面团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有如下操作: (1)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2)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4)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 (5)待指针。</p><p>19、第2节滑轮 一、知能演练提升 1.(2017浙江台州中考)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力为400 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B.人将绳子拉过1 m,物体也上升1 m 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 N 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p><p>20、第3节重力 一、知能演练提升 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是() 2.关于5 kg和49 N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 kg=49 NB.5 kg49 N C.5 kg<49 ND.无法比较 3.下面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4.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p>
【同步精练含解析】相关DOC文档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同步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和势能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 同步精练(含解析).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