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放大和缩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利用位似图形的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放大和缩小Tag内容描述:<p>1、A,B,C,D,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见过左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8厘米,16厘米,5厘米,10厘米,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8厘米,5厘米,16厘米,10厘米,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图的长的倍,第二幅图的宽也是第一幅图的宽的倍,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的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8厘米,5厘米,16厘米,10厘米,把第一幅。</p><p>2、如何将图形放大或缩小我们常常需要在保持图形的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利用位似图形的知识,就可以把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下面以将四边形ABCD放大为k倍为例(也就是画四边形ABCD的位似形,且使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k),说明将多边形放大(或缩小)的五种方法方法 1:如图1(1)任取一点O;(2)以O为端点作射线OA、OB、OC、OD;(3)分别在射线OA、OB、OC、OD上取点A、B、C、D,使OAOA=OBOB=OCOC=ODOD=k,则ABCD即为放大为k倍的四边形 方法2:如图2(1)任取一点O;(2)过O作直线OA、OB、OC、OD,在O点的另一侧取点A、B、C。</p><p>3、本课教学之前,学生需学习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求比值、化简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预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数学定义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一、认识1、定性把握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图)长边拉长(图)、宽边拉长(图)、长边与宽边都按相同倍数拉长(图)。辨析:三幅图中,只有一幅。</p><p>4、图形放大和缩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38 39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例1 例2 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联系实际 理解并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把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例变化 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p><p>5、六年级数学下 图形放大和缩小 说课稿 一 教材 1 内容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 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再让学生。</p><p>6、六年级下册第四章4 3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时练习 一 选择题 共15小题 1 一个长方形按3 1 放大后 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 正确的说法是 A 周长扩大9倍 B 周长缩小9倍 C 面积扩大9倍 D 面积缩小9倍 答案 C 解答 解 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 宽是3厘米 周长是 4 3 2 14 厘米 则扩大后长是43 12 厘米 宽是33 9 厘米 周长是 12 9 2 212 42 厘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