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 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 选择培养基。它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包括非细胞型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微生物室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笑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Tag内容描述:<p>1、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 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 、原生 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 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 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 核生物。 周质空间:指在 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 L 型细菌:专指那些实。</p><p>2、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be): 微观的生物机体。(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p><p>3、1. 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 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 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 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 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 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 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 发酵作用:是不。</p><p>4、绪论:微生物:它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包括非细胞型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包括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生物工程学:它意味着是把生物作为对象的一种工程学,是对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边缘的领域。包含有医学工程学、修补工程学、人类工程学和仿生学等分支领域。由于对这些分支领域的研究必然要关系到对生物体的构造和机能进行工程学的分析,所以往往被称为生物工程。</p><p>5、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培养基:培养。</p><p>6、比面值:任何物体其单位体积所占有的面积值。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故具有极大的比面值,从而使它们具有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面、代谢产物排泄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胚种学说:由巴斯德提出。认为一切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实验依据:曲颈瓶试验。意义:否定了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错误的、生命的“自然发生说”。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具有:只能寄生在真核细胞内,G-无过滤性不形成包涵体等特性的原核生物。菌核:某些真菌,如茯苓的特化的菌丝组织。一般外硬,色深,内疏松,色白,是一种休眠体。微体:某些酵母菌。</p><p>7、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 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组分是1%蛋白胨和0.5%NA.C.L配制而成,还需。</p><p>8、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二章1. 微生物:微生物室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笑生物的总称。2. 菌毛:菌毛又称纤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3. 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4. 蓝细菌: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耶律撒,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5.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p><p>9、菌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p><p>10、第1、2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2. 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3.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p><p>11、1. 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2. 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3. 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4. 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5.6.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7. 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8. 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9. 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p><p>12、1. 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2. 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3. 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4. 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5.6.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7. 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8. 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9. 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p><p>13、1 细菌 是一类细胞细短 直径约 0 5 m 长度约0 5 5 m 结构简单 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 菌落 colony 单个 或聚集在的一团 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 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3 芽孢 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 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 PHB 聚 羟丁酸 是。</p><p>14、微生物名词解释 A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非氨基酸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p><p>15、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名词解释: Microorganism 微生物:指自然界中许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得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各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 纯培养: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培养而获得的培。</p><p>16、1、BIP指数 水体中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有叶绿素和无叶绿素微生物)数的百分比。用以判断水体有机污染的程度。有机物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BIP值为:清洁水08,轻度污染水820,中度污染水2060,重度污染水60100。 2、富营养化 由于某些原因,尤其是人类将富含氮、磷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到湖泊、河流、海洋内,使上述水体中氮磷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使淡水水体发生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