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1.了解三江平原的开发概况。2.学会读图分析三江平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3.学会分析三江平原从。.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三江平原为例。多姿多彩的湿地类型沼泽。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Tag内容描述:<p>1、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问题研究,北大荒名称,广义:原黑龙江省的广大尚未开垦的荒芜地域都被泛指为“北大荒”; 狭义 :“北大荒”则指开发较晚的三江平原地区。,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总面积约10.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2.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79人/平方公里。,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 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 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业(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p><p>2、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学习目标1.了解三江平原的开发概况。2.学会读图分析三江平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3.学会分析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优势条件和需要改造的条件。4.理解记忆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主干知识梳理阅读教材,运用地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找出“北大荒”(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2.“北大荒”(三江平原)是怎样形成的?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资料,思考下列问题:资料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p><p>3、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三江平原曾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进行大规模开垦,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了解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研究思路,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从北纬4410到5020, 现在的“北大荒”通常指三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p><p>4、为什么停止开发 北大荒 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开发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 是由黑龙江 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低平原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土富含有机质 经治理改良后适宜发展农业 东北沼泽地尚属于未经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 生产潜力很大 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加以全面利用 东北的沼泽区地势平坦 积水不深 排灌便利 宜于开垦 一 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二 北大荒 变 北大仓 北大荒 变 北大仓 的历。</p><p>5、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三江平原为例,一、湿地的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多姿多彩的湿地类型沼泽,高原湖泊 纳木错,宁静、祥和,多姿多彩的湿地类型湖泊,澜沧江,奔腾之美,多姿多彩的湿地类型河流,海南岛 红树林,生物大观园,多姿多彩的湿地类型浅海,云南 元阳梯田,多姿多彩的湿地类型壮美的人工湿地,珠江三角洲 桑基鱼塘,渐行渐。</p><p>6、为什么停止开发 “北大荒”,问题研究,“北大荒”的介绍,“北大荒”主要是指我国的三江平原,在1949年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边,森林、野生动物繁多。 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号难题。当时,许多中国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国外敌对势力断言,中国共产党将无法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于是开展了开发“北大荒”的计划,其开发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向荒地要粮和安置富余劳动力。,三江平。</p><p>7、北大荒”的介绍,“北大荒”主要是指我国的三江平原,在1949年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边,森林、野生动物繁多。 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号难题。当时,许多中国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国外敌对势力断言,中国共产党将无法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于是开展了开发“北大荒”的计划,其开发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向荒地要粮和安置富余劳动力。,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1。</p><p>8、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1,了解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研究思路,2,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从北纬4410到5020, 现在的“北大荒”通常指三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北大荒”在哪儿呢,3,三江平原位于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