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危重患者病情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2.初步治疗前病情允许用多少时间来评估和检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提高危重病人病情观察的能力。如何提高和培养观察能力。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是对病人病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识别。

危重患者病情Tag内容描述:<p>1、市第二人民医院“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重症优先诊治的相关规定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医管医疗便函2011148号)意见,特制订本制度。一、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二、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三、分级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级别标准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1级A濒危病人2级B危重病人3级C急症病人24级D非急。</p><p>2、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评估目的1、确定病人生理学方面的异常2、确定纠正这些异常的最佳方法3、确定潜在的问题。评估顺序1、病史体检辅助检查?2、平行进行:主要病史、体检、初期复苏。1 初步评估:1.病人的危重程度2.初步治疗前病情允许用多少时间来评估和检查。初步评估的重点:1.气道通畅性,2.呼吸,3.循环(注意:三者任一缺失需立即复苏)气道:1.评价气道是否通畅2.心动过速、呼吸增快、出汗、辅助肌应用、矛盾胸腹运动、三凹征、喘鸣音。(注意:1 气道严重阻塞病人可没有喘鸣音,2 SPO2正常不能排除气道阻塞,3 高碳酸血症和意识清。</p><p>3、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ICU的收治范围,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危重患者。</p><p>4、现场调查,你相信天上一颗星星 地上一个人吗?,你愿意当什么星?,月亮,提高危重病人病情观察的能力,神经外科 王羡科,如何提高和培养观察能力?,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坚持二十年记观察日记,写出物种起源。他自己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能力,决定能力的因素,浅层次,深层次,能力是胜任和完成任务的心理活动条件,浅层次篇,什么是病请观察? 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p><p>5、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是对病人病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以便协助医生确诊,给予及时的治疗及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 观察是连续的,因为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发展的,要求护士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去观察病情。观察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体征到症状,从躯体到心理都要观察。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给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使病人尽早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同时也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提高护理质量。,病情观察的方法,直接观察法 视诊 听诊 触诊 叩诊 嗅觉 询问 思考 间接观察法,病情观察的内容,一。</p><p>6、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识别,ICU 吴彬,突然的病情变化,你遇到过吗? 突然变化还是突然发现?,主要内容,及时识别危重病人十分重要 容易的得到的评估资料 如何识别,从容易得到的资料中发现重症病人,病人一般情况,可以判别重症病人 神志、皮肤色泽、温度、 尿、便、引流液、 生命体征 T、P、R、BP、SpO2 化验结果 血常规、血小板、APTT 血气、Lac 血糖、K+ Na+ Cl- Mg+。,神志。</p>
【危重患者病情】相关PPT文档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抢救ppt2017课件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PPT课件.ppt
课件:危重患者病情观察(1).ppt
提高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课件
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心血管内科毕业论文课件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PPT课件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识别.ppt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
【危重患者病情】相关DOC文档
医院“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重症优先诊治的相关规定.doc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