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解性默写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3、《论语》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1.《观沧海》一诗中。3.《观沧海》中通过。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2.《论语十则》中。
文理解性默写Tag内容描述:<p>1、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 语中的话: 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 3、论语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5、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 表达这种喜悦: 6、曹操的观沧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句子是: 7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运用。</p><p>2、新课标初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大全(人教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 2、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6、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8。</p><p>3、2009中考语文古诗文 理解性默写和迁移性默写 积累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 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 ,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 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 旗冻不翻;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 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 里凝;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 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 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 。</p><p>4、20161203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重要资料,妥善保管)班别: 姓名: 一、12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p><p>5、七年级语文周周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满分:76分)七年级 班 姓名 分数: 1.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2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哲理诗句是: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谪迁之远的句子是:。</p><p>6、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1、与朱元思书中既概括富春江优美的景色特点,又能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 。”2、与朱元思书中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寄情山水的句子是:“ , ; , 。”3、与朱元思书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4、五柳先生传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是:“ , 。”5、现在很多人都有拜金主义或追求名利思想,能做到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很少。写出体现他这一品德的句子是:“ , ”。6、马说中。</p><p>7、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试题集锦(按作家、内容、文言名句分类)一、古代诗词(20首):1、诗经关雎(关关雎鸠)(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1)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p><p>8、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部分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6论语。</p><p>9、21曹刿论战左传一、整体把握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二、理清思路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第二层(“。</p><p>10、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练习,归去来兮辞,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 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田园将芜胡不归?,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