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题.
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A、及郡下。语文文言诗歌单元练习题&#160。一、《诗经》两首&#160。错误的一项是(&#160。&#160。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文言文本阅读大纲。1. C (A动词。B考查。) 2. D(A前者为结构助词。
文言文练习题.Tag内容描述:<p>1、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一、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文后题目。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3.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p><p>2、语文文言诗歌单元练习题一、诗经两首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p><p>3、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3)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古迹(其三) 登 高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p><p>4、文言文专题综合练习,答案与讲析,文言文本阅读大纲,借助有效手段读懂:注释;文体特征;作者;个性积累;第六、七题 有段落意识 有事件意识 关注5、6、7题答题技巧方法 文言翻译技巧方法 文本阅读流程的个性,丰乐亭记,1. C (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B考查。D动词,命名。) 2. D(A前者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后者取独。B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3. C(文中是说。</p><p>5、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邹忌讽齐王讷谏一、 作者、作品:本文选自西汉 编订的 。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二、阅读理解:三、词语解释:(1)群臣吏民能面( )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虽( )欲言,无可进( )者。(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 )之后。(4)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皆以( )美于( )徐公。(5)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四、句子翻译: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此。</p><p>6、课内文言知识梳理(必修一 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共其乏困 (共,通“供”) 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 (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二、古今异义: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1、鄙(6)越国以鄙远 (以为边邑)蜀之鄙有二僧 (边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