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论语七则
论语十子孔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德治和教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十五、《论语》七则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常锋教学目标。2、理解并记诵《论语》七则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体会本文在当代的现实....十五、《论语》七则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常锋教学目标。在政治上主张施行。
文言文论语七则Tag内容描述:<p>1、论语十子孔子,名丘,春秋时生于鲁。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仁与爱。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在教育方面,他开创了私人讲座的风格,倡导“无差别教学”(平等待遇)和“因材施教”。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宋代宰相赵普曾称赞“半个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义、春秋。1.孔子说:“当你学习的时候,你不能谈。</p><p>2、论语七则 知识整理参考答案 一 常识填空 1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和政治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它与 大学 中庸 和 孟子 并称为 四书 二 词法知识梳理 女 同 汝 你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义 1 女奚不曰 于是 在这儿 穷 困窘 处于困境 不对 不回答 是 这。</p><p>3、十五、论语七则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 常锋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理解并记诵论语七则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 联系实际,体会本文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 本文节选自论语,从内容上看主要阐述了守“仁”、“安贫乐道”等儒家基本思想,是理解孔子及儒家学派的重要依据。从文言翻译角度来看,本文有重要的文言。</p><p>4、论语十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时常,通“悦”,愉快,。</p><p>5、文言文阅读训练七则 一 缇萦救父 文帝四年中 人上书言意 以刑罪当传 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 随而泣 意怒 骂曰 生子不生男 缓急无可使者 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 乃随父西 上书曰 妾父为吏 齐中称其廉平 今坐法当刑 妾切痛。</p><p>6、1 / 5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论语十则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论语十则 (一)论语十则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子说: “ 学习了 (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 (温习 )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曾子说: “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 呢 ?跟朋友往。</p><p>7、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第一课时,疏通课文, 积累词语,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的思想:“仁”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p><p>8、语文版七年级语文 多媒体课件,论语六则,学习目标,简介孔子,图片欣赏,关于论语,字词解释,内容理解,1,课堂练习,思考讨论,2,3,4,5,6,制作:艾锋,学习目标,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从字词入手,初步体会古今汉语的不同。 4、通过朗读、背诵,从语速、语感上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5、了解课文。</p><p>9、七年级语文准备课组孔子(前551前479 ),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乡的第一位。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的全貌,孔子祭祀孔子的孔庙地点,孔子的直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回来论语是语言记录体散文,孔子的弟子及其弟子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有220个内容有孔子的谈话,弟子们回答了弟子们之间的相互讨论。。</p><p>10、1 9 七年级诗词古文文言文论语十二七年级诗词古文文言文论语十二 诫子书复习题诫子书复习题 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总结练习 班级 姓名 一 文学常识填空 1 论语 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p><p>11、论语十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p><p>12、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p><p>13、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