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Tag内容描述:<p>1、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古今异义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古今异义 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 穷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贫穷 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弦乐器蚕丝 委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弃委托 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离开到,往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表示判断 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举荐举起 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 现出征,征收 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p><p>2、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 1)通假字的形式 “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 2)通假字的种类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 座)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 ?廉颇蔺相 如列传)(庭 廷) 同声旁的字互相代。</p><p>3、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人物介绍】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 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 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p><p>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焉”子亦。</p><p>5、病梅馆记【清】龚自珍一、通假字无。二、古今异义1、遏其生气 【生气(古义,生长之势、生机;今义,不开心)】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力(古义,智慧能力;今义,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三、一词多义(一)实词1、病 (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2)而江浙之梅皆病;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3)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2、欹、疏、曲(1)梅之欹之疏之曲 【“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词,。</p><p>6、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 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p><p>7、蜀道难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是。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地崩山摧壮士死。壮士,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p><p>8、莇薁蚀袀肆莃薆袀膈蕿袄衿芁莂螀羈莃薇蚆羇肃莀薂羆膅薅蒈羅莇莈袇羄肇蚄螃羄腿蒇虿羃节蚂薅羂莄蒅袄肁肄芈螀肀膆蒃蚅聿芈芆蚁肈肈蒁薇肈膀莄袆肇节薀螂肆莅莃蚈肅肄薈薄膄膇莁袃膃艿薆蝿膂莁荿螅膂膁蚅蚁螈芃蒇薇螇莆蚃袅螆肅蒆螁螆膈蚁蚇袅芀蒄薃袄莂芇袂袃肂蒂袈袂芄芅螄袁莇薁蚀袀肆莃薆袀膈蕿袄衿芁莂螀羈莃薇蚆羇肃莀薂羆膅薅蒈羅莇莈袇羄肇蚄螃羄腿蒇虿羃节蚂薅羂莄蒅袄肁肄芈螀肀膆蒃蚅聿芈芆蚁肈肈蒁薇肈膀莄袆肇节薀螂肆莅莃蚈肅肄薈薄膄膇莁袃膃艿薆蝿膂莁荿螅膂膁蚅蚁螈芃蒇薇螇莆蚃袅螆肅蒆螁螆膈蚁蚇袅芀蒄薃袄莂芇袂袃肂蒂。</p><p>9、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2、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3、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4、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p><p>10、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 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p><p>11、高中文言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D夜缒()而出(省宾。</p><p>12、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2、保民而王 保:爱护,安抚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 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示范9、。</p><p>13、兰亭集序知识点【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 “趣”通“取” 【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表凭借,用来。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p><p>14、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十)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生字注音谪(zh)守 朝晖(hu)夕阴 霏霏(fi) 薄暮冥冥(mng)淫(yn)雨 心旷神怡(y) 皓(ho)月 宠辱偕(xi)忘。潜行(qin) 浩浩汤汤 (shng) 潇(xio)湘 属 ( zh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时而。</p><p>15、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 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p><p>16、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它与公羊高的 、谷梁赤的 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 氾(fn)南佚(y)之狐夜缒(zhu)而出 若不阙(qu)秦&#1。</p><p>17、初 二 语 文暑 假 作 业文 言 文 知 识 梳 理班级 姓名 学号 (请同学们自行打印,把封面和下面的表格用A4打印装订。)7-8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归纳(表格一)实词例句(标明出处)含义实词例句(标明出处)含义+时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常常知人不知而不愠(论语)了解余忆童稚时(童趣)时候温故而知新(论语)知道故温故而知新(论语)学过的知识知之为知之(论语)明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原来是知也(论语)通“智”聪明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因此。</p>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相关PPT文档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ppt
新课改高一上册古文知识点归纳..ppt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ppt
(课件)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整理特约征稿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相关DOC文档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古今异义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
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doc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doc
高中语文各课文言知识归纳.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文言知识整理.doc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三篇.doc
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doc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2.doc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文言文知识梳理表格.doc
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doc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整理.doc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点 整理.doc
新课标《劝学》孟子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全梳理:滕王阁序.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