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段
叟曰。末世...重要文言语段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3默而识之学而不...文言文语段解析方法一、读分析概述题选项。所给的几个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曰。而曰。
文言语段Tag内容描述:<p>1、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胡叟,字伦许,是。</p><p>2、重要文言语段翻译 第一册 1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 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 就迷惑不解 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学习却不感觉满足 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路 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p><p>3、文言文语段解析方法,一、读分析概述题选项,粗定内容。 文言文考查的最后一个题目是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 析,所给的几个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 “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 的提示。,文言语段,二、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 在最后一道题目的选项中,错误往往会出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人物混淆、时间混淆、地点混淆、事件混淆。 史传文记叙人物。</p><p>4、重要文言语段翻译重要文言语段翻译 第一册 1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 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了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 就迷惑不解 光思考却不去 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学习却不感觉满足 教导 他人不知疲倦 4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路。</p><p>5、高三( )班( )号 姓名( ) 文言语段阅读训练二文言语段阅读训练二在括号内解释加点的词语,翻译画线的句子:一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 )。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昔澹台子羽赍( )千金之璧渡河,阳侯(传说中的波神)波起,两蛟夹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亦无怪意。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 )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注】;以貌取人,失之子。</p><p>6、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p><p>7、文言语段训练题60题 一 敏慧 1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 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 在旁 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 即以其言应诏 而深奇爱之 注释 建和 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京师不见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 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 天子称 皇帝 皇帝的妻子称 皇后 太后 或皇太。</p><p>8、文言语段翻译训练一、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二、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p><p>9、趣味高考文言语段虚词练习 上传 付海英 更新时间 2012 5 16 14 06 52 文言虚词练习 一 文言虚词练习 一 判断判断 之之 在文中的意义 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 1 之南海 询于唐僧 唐僧不 2 之应 久 3 之 此僧以箪食瓢饮 4 之助至南海 夸 5 之于唐僧 此何难 6 之有 唐僧曰 汝 7 之百折不挠 实可钦佩 然汝 8 之言亦过矣 君将骄而笑 9 之乎 答案 1 动词 可译为。</p><p>10、文言语段翻译训练 一、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希求)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p><p>11、第三章 特色题型精练 专题一 文言语段翻译 一 1 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衡 字建平 河内人也 幼怀志尚 有骨鲠之风 及晋王广为扬州 衡拜扬州总管掾 王甚亲任之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 夺宗之计 多衡所建也 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 衡不为理 还以讼书付监 其人大为监所困 节选自 隋书张衡传 1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 夺宗之计 多衡所建也 译文 2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 衡不为理 还。</p><p>12、文言语段翻译训练 一、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希求)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p><p>13、文言语段翻译训练一、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希求)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p><p>14、文言语段翻译训练一、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希求)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二、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p><p>15、高中文言文语段训练 姓名 学号 一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战 守 迁皆不及施 缙绅 大夫 土萃于左丞相府 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 北邀当国者相见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 予不得爱身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 奉使往来 无留北者 予更欲一觇北 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 翌日 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 抗辞慷慨 上下颇惊动 北亦未敢遽轻吾。</p><p>16、文言文阅读 2009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4题 游东山记杨士奇洪武乙亥 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 年已八十余 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 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 不妄交游 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 余三人者 携童子四五人 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 过洪山寺二 游东山记 里许 折北 穿小径可十里 度松林 涉涧 涧水澄澈 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 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 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