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电流与电路。电路的定义及构成电路的元件。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或者说带了电荷。
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Tag内容描述:<p>1、电学实验重要知识点归纳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1.关于实验要注意:描图要时分析点的走势,确定直线或曲线;用直线或圆滑曲线连线,点不一定都在线上;反比关系常画成一个量与另一个量倒数成正比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偶然误差2.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需要估读的仪器:在常用的测量仪器中,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p><p>2、2012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摩擦起电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p><p>3、电路基础知识: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p><p>4、初中电学,电流与电路, 知识结构,1、静电学初步知识,两种电荷相互作用,2、电流,两种电荷,解析物体的带电现象,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形成,3、电路,电路的定义及构成电路的元件,电路图,电路图定义,画电路图,两种基本电路 (串联、并联),结构,连接与辨别,实物电路图,元件符号电路图,电路的“三种状态”,一、静电学初步知识,原子核带正电叫,负电荷:,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叫,1、两种电荷,2、两种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相互排斥,相互吸引,二、静电学解析的电现象,正极 ;,1、直流电源:,负极 ;,正电荷集中的地方,负电荷集。</p><p>5、初中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p><p>6、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现将初中串、并联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电学公式以两个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如下:一、 电学中各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比较表(一)电路物理量 规律(符号单位) 串联电路U2 U1 I R2 R1 U R1 I1 并联电路U R2 I2 I 电流(I/A)I = I1 = I2 =In(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 = 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压(U/V)。</p><p>7、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