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及其工程下册
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第三篇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一、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分类二、轻子三、夸克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五、粒子探测器六、粒子物理的应用一、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分类1、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引言第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想斜面试验)•牛顿。
物理学及其工程下册Tag内容描述:<p>1、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第三篇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一、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分类二、轻子三、夸克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五、粒子探测器六、粒子物理的应用,一、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分类,1、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猜想我国夏朝: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古希腊:水、火、土、空气组成物质(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公元前3世纪)近代对物质结构的认识道尔顿的原子论:每一种元素都代表一种。</p><p>2、引言 第一,物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物理是什么? 大自然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没有在自然界中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自然界有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原子和核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所有这些运动都是互相联系的(本质上),相互区分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学科。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形式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物。</p><p>3、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一物理校本课程高一物理校本课程 第一节第一节 初 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及其对策初 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及其对策 同学们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学习 普遍感到物理难学 教师也感到难教 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存在着差异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处理好这些差异 顺利实现初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 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 课程要求的差异 1 定性分析和定。</p><p>4、高中主要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1、力学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想斜面试验) 牛顿: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开普勒三定律 多普勒:多普勒效应2、电磁学 密立根:密立根试验 e为最小的元电荷 e=1.61019C 奥斯特:奥斯特试验(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分子环形电流假说。</p><p>5、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从18世纪到19世纪,经典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功。在物理学领域,牛顿的力学体系一度被看作是对科学根本问题的最终解答。以此为基础,人们统一了声、光、热和电磁学,描绘出了一幅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天体似乎是最终的和一劳永逸的完美世界图景,使不少科学家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物理学这“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和动人心弦的美丽殿堂”已经落成,物理学理论已接近最后完成,剩余的工作,只不过是把物理常数测得更精确些,把一些基本规律更加广泛和准确地应用到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去。然而,正当他们认为物理学已。</p><p>6、第三篇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 更多资源 第三篇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 一 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分类二 轻子三 夸克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五 粒子探测器六 粒子物理的应用 一 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分类 1 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 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猜想我国夏朝 金 木 水 火 土五行学说古希腊 水 火 土 空气组成物质 德谟克利特 提出了原子论 公元前3世纪 近代对物质结构的认识道尔顿的原子论 每一种元。</p><p>7、高中主要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1、力学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想斜面试验) 牛顿: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开普勒三定律 多普勒:多普勒效应2、电磁学 密立根:密立根试验 e为最小的元电荷 e=1.61019C 奥斯特:奥斯特试验(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流) 法拉弟: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 麦克斯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指明光是。</p><p>8、高中主要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及其贡献,1、力学,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想斜面试验)牛顿: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开普勒三定律多普勒:多普勒效应,2、电磁学,密立根:密立根试验e为最小的元电荷e=1.61019C奥斯特:奥斯特试验(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流)法拉弟: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会产。</p><p>9、图 17.1 第十七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17-1 解: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由顶点到中心的距离 为 3 3 a. 123 qqqq放在三角形中心的电荷为Q,Q 与q反号. Q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合力为零,与Q的大小无关. 一个q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合力大小为 2 132 2 0 0 3 2 cos302 42 3 4 3 qqQ FF a a 2 0 33 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