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五、长方体和正方体 初步认识。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Tag内容描述:<p>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用12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了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你们组有怎样的发现呢?第一小组的4位同学到讲台前汇报。师:你们组由谁来汇报,谁来拼摆?学生分工。生1:我们的第一种摆法是每排6个,摆2排,摆1层;第二种摆法是每排摆3个,摆4排,摆1层;第三种摆法是每排摆12个,摆1排,摆1层。生2:我们发现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请下面的同学先对他们的说法进行评价,再补充。生3:他们公式都发现了,还是不错的。生4:请你们解释一下。</p><p>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片断)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用12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了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你们组有怎样的发现呢?第一小组的4位同学到讲台前汇报。师:你们组由谁来汇报,谁来拼摆?学生分工。生1:我们的第一种摆法是每排6个,摆2排,摆1层;第二种摆法是每排摆3个,摆4排,摆1层;第三种摆法是每排摆12个,摆1排,摆1层。生2:我们发现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请下面的同学先对他们的说法进行评价,再补充。生3:他们公式都发现了,还是不错的。生4:请。</p><p>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2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的1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猜测实验探究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教具学具】学生准备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表格一和表格二。【教学重点】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p><p>4、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 长方体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p><p>5、五、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教学设备: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p><p>6、第2课时正方体1、 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1) 正方体是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 )。(2) 正方体还叫( ),它有( )条棱,并且它们的长度都是( ),有( )个顶点。(3) 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请举两例:( )。2、 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1) 正方体是六个面都相等的正方形,而长方体是六个面都相等的长方形。( )(2) 有四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3) 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一定相等。( )(4) 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3、 脑筋转转转,答。</p><p>7、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1、 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1) 长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2) 在生活中,你见到的物体有哪些是长方体,请写出三个( )。(3) 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4) 长方体的棱可以分( )组,每组有( )条。(5) 由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和( )。2、 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1) 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2) 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是长方体。( )(3) 长方体中不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4) 长方体的长、宽。</p><p>8、五、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教学设备: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p><p>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 长方体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p><p>10、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导学案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小组评价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8-19页。课型探究新知年 级五年级主备教师张坤彪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结合学案看书18-19页,独立完成复习巩固、预习案任务,并总结规律。2、完成探究案任务,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教师进。</p><p>11、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请你填一填(24分)1、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m2、10 m2、15 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m2。2、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2cm,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 )cm2,前面的面积是( )cm2,右面的面积是( )cm2,它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3、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 )dm,它的表面积是( )dm2,体积是( )dm3。4、单位换算我第一。230cm3=( )mL 0.6dm3=( )L=(&。</p><p>12、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测试题 5 一 填空 每空1分 共20分 1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叫做它的表面积 2 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 宽3分米 高2分米 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体积是 立方分米 3 4 07立方米 立方分米 1060。</p><p>1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 复习旧知 1 长方体有 个面 都是 形 也可能有 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相对的面 2 长方体有 条棱 相对的棱 3 长方体有 个顶点 8 长方 2 完全相同 12 长度相等 6 二 探索新知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 小组同学共同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说一说 在制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需要不同长度的木条 二 探索新知 1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2 相交。</p><p>14、体积和体积单位,1,软件工程师个人年度总结及小结 在这一年的忙碌工作中,我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成长了,也成熟了,我收获了很多,当然需要学习的更多。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软件工程师个人年度总结。 1.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在近一年中,公司厂区急速扩建,从B厂区一楼的smt到二楼的组装测试线,本人有幸参与本次网络的规划与实施,由于工程的紧急和生产的扩张,实。</p><p>1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下面长方体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动手摆摆长方体验证一下,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 并完成下表:,观察上表,(1)把你的发现跟同学说说;(2)你还发现:长方体的体积=。</p><p>1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口答填空:,(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们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8厘米,4厘米,3厘米,长方形,大小,6,长方形,8,4,3,60,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