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
(教学反思参考1)慈母情深。我积极引导起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教学反思参考3)变色龙。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平时不能见到。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 课前准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Tag内容描述:<p>1、教学反思参考1)慈母情深在上慈母情深这节课时,我积极引导起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 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从课后学生的“心灵絮语”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课堂上我认为自己的引导启发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总觉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没有让学生充分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没有。</p><p>2、教学反思参考3)变色龙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平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p><p>3、口语交际习作六学习目标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p><p>4、将相和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二、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三、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2、制作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p><p>5、将相和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主要句子品析文中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主旨,体味“和”的意义; 3.积累文中成语,激发读书兴趣。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品析文中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体味“和”的意义。教具准备:自制教具;课前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将相和,跟着老师来写课题,一齐读读课题。文中的“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将相和”这三个字中,你会特别注意到哪个字?“和”字使你想到了什么?2.文章哪儿写了将相不和?画出相关语句。出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