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1.无形资产的概念。2.无形资产的特征。本章重点及难点 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核算区别 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第一节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1、概念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Tag内容描述:<p>1、第七节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一、无形资产(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1.无形资产的概念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2无形资产的特征(1)不具有实物形态(2)具有可辨认性(3)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例题104判断题】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可辨认非货币性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 【答案】【解析】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二)无形资产的内容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p><p>2、第 七 章,无形资产 及其他长期资产,2019/4/9,2,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能够对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有一个全面了解,理解并掌握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相关的账务处理。 本章重点及难点 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核算区别 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2019/4/9,3,第一节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1、概念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2、无形资产的特征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持有目的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 (4)在创造经济利益。</p><p>3、无形资产,第七章 无形资产和 其他资产,无形资产,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处理,通过本章的授课,要求同学们: 1明确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概念、范围和分类 2掌握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无形资产取得、转让和摊销的会计处理 3 明确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的会计处理 二、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无形资产的确认、特征及分类 2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构成、无形资产转让和摊销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第一节 无形资产,一、 无形资产的性质、特征 1.定义:无形资产是指可供企业长期使用,但不具有实物。</p><p>4、1,第七章 无形资产与其他类型的长期资产,2,第一节 无形资产p198,一、无形资产的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3.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4.可在多个会计期间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二)无形资产的内容p199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4,二、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加以确认,原则上应满足三个条件: 1.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2.与。</p><p>5、第七节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一、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则认为其具有可辨认性: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有关的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等。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p><p>6、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第一节 无形资产 第二节 其他资产,第一节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无形资产的特征 无形资产的分类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的核算,一、无形资产的概述,特征 1无实物形态 2有偿取得 3未来经济效益和受益期的不确定性 4独有性 5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为了出售 分类:无形资产按可否辨认、形成来源、有无期 限进行分类。,二、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购入、自行开发无形资产 投资者投资转入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摊销 出售无形资产核算(净损失) 出售。</p><p>7、第六章 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学习目标:,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内容及确认条件; 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减值、处置的核算; 了解其他资产。,第一节 无形资产及其确认,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