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2节节 物质质的微观观粒子模型 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2.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Tag内容描述:<p>1、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1、分子的含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分子之间有间隙。(4)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3、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物质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p><p>2、第2节节 物质质的微观观粒子模型 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 3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________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_ 的最小粒子。 4分子由________构成,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5物质通常是由________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直接 构成的。 种类 数目 同种原子 不同种原子 分子化学性质 原子化学变化中 分子原子 微观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6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_,但均很小。 7不同种类的分。</p><p>3、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二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2知道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教学重点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作业布置:作业本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p><p>4、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 题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日 期教学目标1、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2、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3、知道原子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4、认识分子微粒大小、质量的数量级。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2、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p><p>5、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姓名 学号 一、我学会了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等。水由 构成,铝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不同 和不同 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1个水分子是由1个 和2个 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 个 构成的。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变化中 分裂成 , 重新组合成新的 ;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的 。4、分子、原子等粒子有共同特点:具有 小、 微、。</p><p>6、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D. 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2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D)A分子物质分子B分子原子物质D原子分子物质D原子分子物构成质3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A)选项实验现象分子的性质A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分。</p><p>7、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本39页,思考:,科学家要设计飞行器,一般都要做一个微缩模型(航模)进行试验研究。 即:大的飞行器 航模 如果要研究微观粒子,要做什么样的模型呢? 即:小的粒子 ( ) ( ),微缩,放大,粒子的模型,我们已经解除过的粒子有什么?,分子,还有哪些粒子?,原子和离子,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笔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由电子决定。,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p><p>8、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 分子 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p><p>9、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 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 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p><p>10、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符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符号就是字母 字母就是符号 B 符号就是字母和图形 C 符号可以是字母和图形 D 字母和图形就是符号 2 关于模型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一。</p><p>11、2 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一课时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目的原子就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氢分子H2 氧分子O2 臭氧分子O3 水分子H2O 原子构成不同的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CO2 自然界中由碳 氢 氧三种原子组成的。</p><p>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2节 早在1803年10月 在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的一次活动中 道尔顿第一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你能用直观的方法表示右图两种变化的区别吗 试一试 一 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水的汽化 水分子之间的距。</p><p>13、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七年级学过的分子 你还记得吗 2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 分子运动论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分。</p><p>14、2 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二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比较水的汽化与水的电解过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 只改变分子之间的距离 分子本身改变了 生成了新的分子 通电 重新组合 1 分子由更小的粒子 原子构成 水的电。</p><p>15、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 分子 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p><p>16、第第2 2节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 分子分子 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水分子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原子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有些物质如金属 稀有气体直接由 原子原子 构成 3 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原。</p><p>17、复习 什么是模型方法 科学研究中 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 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 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 特征和本质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的事物 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事物 卢瑟福原子模型 一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分子 原子 分子 原子的相同点是什么 分子 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但质量很微 体积很小 彼此之间有间隙 都在不断的运动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p>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相关PPT文档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新版浙教版
课时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ppt
八年级科学下册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1 浙教版.ppt
八年级科学下册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3 浙教版.ppt
八年级科学下册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4 浙教版.ppt
八年级科学下册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2 浙教版.ppt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八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2--浙教版.ppt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相关DOC文档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doc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第1课时同步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2_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2_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2_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doc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习题2.doc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习题1.doc
八年级科学下册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 浙教版.doc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