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编号:7140753]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
[课标要求] 。方针的提出。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关于知识分子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系于教育。一、人民教育的奠基。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Tag内容描述:<p>1、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预习案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特点“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p><p>2、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进新课(板书)一、“双百”方针的提出问题情境1:当时的中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双百”方针是何时提出的?多媒体展示材料:关于知识分子会议召开。1956年1月14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陆定一在会议上说: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p><p>3、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预习案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1)时间:1949年底。(2)内容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3)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制定方针(1)时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采取措施在发展全日。</p><p>4、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和文学艺术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的实质是 A 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 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 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 教育。</p><p>5、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个问题书上虽有阐述,但过于简略,应适当补充。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