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5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15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 理解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的深刻含义 1 运用时空观念 梳理建国后我国教育各时期的发展状况 掌握各时期的教育原则 教育方针及教育成就 2 以。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Tag内容描述:<p>1、专题内容的认识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 折历程。在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历程中摸索前进,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随着建国初“双百方针” 的提出,在文化教育界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但是,党中 央指导思想的失误,反右斗争扩大化与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在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我 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党中央坚决贯彻“双百方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不断振兴,走向辉煌,取得巨大成 就 。</p><p>2、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重庆市双桥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复习资料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1、重大成就如下:时间重大成就作用与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和国家行列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我国有了用于施展的战略核导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隆平 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p><p>3、课时规范练40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选择题1.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试爆了第一颗氢弹C.发射了“东方红一号”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答案A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正确;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p><p>4、宝安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艺术班文科基础历史科第一轮复习资料必修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考纲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解读: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一)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p><p>5、考点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2014北京文综T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解答的关键是注意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领域重大事件的把握。【解析】选A。1977年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即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由此。</p><p>6、考点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2016浙江文综T1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答关键:掌握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提交生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标志。</p><p>7、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5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2018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三民主义历史解释2017浙江11月选考,11,2分民生主义史料实证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b)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b)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b)“三个代表”重要思。</p><p>8、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五)一、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阶段特征时间特征重要表现19491956年受苏联模式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3)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661976年成就与挫折(1)1973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3)教育受到冲击,成为“文化大革命”重灾区;(4)“双百”方针受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成就辉煌。</p><p>9、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阶段科技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19491966年)党中央制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等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党中央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等方针,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文艺创作获得大丰收,主要成就有文学作品红岩红日,电影戏剧作品上甘岭南征北战等,其他还有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等“文革。</p><p>10、专题十四 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指导】 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成就。明确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主要在汉字与书法、绘画、文学、戏曲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从命题角度上看,直接考查科技成果和文学艺术成就的题型仍占一定比重,而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科技成果和欣赏文学作品将会是高考重要的考查方式。,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复习时可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p><p>1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考、模拟题训练,一、选择题 1(广东文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答案 B 2.(山东文综)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 ( )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 B. C. D. 答案 A,5.(2008广东单科,1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p><p>12、第二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标解读:,单元知识体系:,本单元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曲折与坎坷,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单元知识综述:,1.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上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p><p>1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易错点 1 两弹一星 指的是原子弹 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错误 两弹一星 指的是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其中 两弹 不是原子弹 氢弹 2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及1965年中国研究人工。</p><p>14、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岳麓版 一 考纲与课标 考纲 1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 3 教育的发展 课标 1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p><p>15、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纲要求 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 3 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 知道。</p><p>16、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在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1958年 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中。</p><p>17、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复习 课程标准 1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理解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的深刻含义 3 知道我国 百花齐放 百。</p><p>18、考点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2014北京文综T19 1977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刊登了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的报道 这一 重大改革 是 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 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重要步骤 C。</p>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PPT文档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
高中历史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课.ppt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DOC文档
高中历史考点2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2014年高考试题.docx
2018-2019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岳麓版.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真题分类考点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
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真题分类考点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其他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