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测量
一、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或宽度。25.6 第2课时 用相似三角形测量距离 。测得AO=18 cm。BO=21 cm。A.5 cm B.6 cm C.10 cm D。[第2课时 用相似三角形测量距离]。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相似三角形测量Tag内容描述:<p>1、解决测量高招多近几年来测量问题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而且测量的方法很多.本文将举例介绍几种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一、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例1.如图1,学校的围墙外有一旗杆,甲在操场上的处直立3高的竹竿,乙从处退到处,恰好看到竹竿顶端与旗杆顶端重合,量得,乙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丙在处也直立3高的竹竿,乙从处后退6到处,恰好看到竹竿顶端与旗杆顶端也重合,量得,求旗杆的高.图1分析:本题考察了相似三角形中比例线段的应用,难度稍大,表现在图形复杂,数据较多.设乙的水平视线与旗杆、竹竿的交点分别为。</p><p>2、25.6第2课时用相似三角形测量距离 一、选择题1如图25K1,为测量池塘的宽AB,先在池塘外选一点O,连接AO,BO,测得AO18 cm,BO21 cm,再延长AO,BO分别到C,D两点,使OC6 cm,OD7 cm.若测得CD5 cm,则池塘的宽AB等于()A5 cm B6 cm C10 cm D15 cm图25K1 图25K22如图25K2,为了估计河的宽度,在河的对岸选定一个目标点P,在近岸取点Q和S,使点P,Q,S在一条直线上,且直线PS与河垂直,在过点S且与PS垂直的直线a上选择适当的点T,PT与过点Q且与PS垂直的直线b的交点为R.如果QS60 m,ST120 m,QR80 m,则河的宽度PQ为()A40 m B60 m C120 m D180 。</p><p>3、第2课时用相似三角形测量距离知|识|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2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上,能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问题目标一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例1 教材补充例题2017滦南二模如图2564,在河两岸分别有A,B两村,图2564现测得A,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BCDE,DE90米,BC70米,BD20米,那么A,B两村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归纳总结】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距离的基本步骤(1)取辅助点,构。</p><p>4、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1课时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知|识|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物体的高度2通过动手实践和师生讨论,能利用标杆测量物体的高度3通过师生讨论,能利用平面镜测量物体的高度目标一能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物体的高度例1 教材补充例题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丽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5米,小丽旁边的一棵大树此时在阳光下的影长为5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A1.5米B2.3米C3.2米 D7.8米【归纳总结】在阳光的照射下,同一时刻物体的影长与高度成正比,据此可以列出比例式目标二能利用标杆测量物体的高度。</p><p>5、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测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3 通过设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 学会由实物图形抽象成几何的方法 体会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的转化思想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勇于探索 勇于发现 敢于尝试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实际。</p><p>6、第二十五章图形的相似,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第1课时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知识目标,目标突破,第二十五章图形的相似,总结反思,知识目标,第2课时用相似三角形测量距离,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2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上,能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问题,目标突破,目标一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70,第2课时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