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三
你了解哪些有关骆驼的知识。歌曲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活动(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现自我。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湘艺版音乐三Tag内容描述:<p>1、三年级下册音乐课,小骆驼,音乐教师:韩廷廷,你了解哪些有关骆驼的知识, 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所以骆驼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 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p><p>2、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歌曲学习,听一听:, ,你可以用哪些方法去 模仿呢?, 作业 本上 开大 炮 队列 集合 站不 齐 课外 活动 铃声 响 操 场 上 踢 球 最积 极 来不及 跑回 教室 里,你能为这段数板加上合适的伴奏吗?,老师呀请你别生气,乐段分析,第一乐段,你会唱了吗?,第三乐段,你能自己学歌曲第三乐段吗?,拓 展 活 动,歌词创编(将歌词中的小男生换成小女生或。</p><p>3、只怕不抵抗教案教材分析:只怕不抵抗是作曲家冼星海于1937年创作的一首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歌曲。歌曲反映了当年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勇敢向前的抗日情绪。歌曲为三段体,F大调。第一乐段(第117小节)以行进的节奏、平稳的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根据地儿童吹着军号、打着铜鼓、勇敢杀敌的战斗形象。第二乐段(第1827小节)连续的“ 0”节奏,使歌曲坚定、有力。曲调与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增加了新的因素,显得统一而有变化。“ 0 35 3 61 ”这一句突出了主题,表现了儿童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三乐段(第2844。</p><p>4、梦之船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感知三拍子;通过歌唱梦之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重点:学习梦之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二、学唱歌曲。1、有感情地朗诵。边摇摆身体边朗读。朗读时,要让学生似乎坐在船上,有微波荡漾的感觉,既清新又愉悦。并要有激情,用快慢、强弱、声音高低的对比来表现词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遨游太空的天真遐想。</p><p>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饱满的情绪、嘹亮的声音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2、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表演。3、感受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激昂的情绪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2、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精神饱满地演唱歌曲,并能唱出力度的变化和旋律的起伏。2、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节奏、速度进行表演。教学准备:队旗、录音机。教学过。</p><p>6、嘎达梅林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蒙古乐器马头琴。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教材分析: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教学过程: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p><p>7、梦幻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梦幻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能区别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教学重难点:1、听赏乐曲梦幻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洋乐器大提琴独奏营造谧静甜美的表现力感受乐曲跌宕起伏,婉转流连,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2、能随着乐曲的情绪把自己的幻想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p><p>8、杜鹃圆舞曲教学重点: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能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主题伴奏。教学难点:区分乐曲的其他段落。教学用具: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磁带、多媒体课件、手风琴。教学目标:通过对乐曲的欣赏,能区分出乐曲有几个乐段,能够随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学会体验歌曲欢快情绪,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歌。二、导入:师:孩子们,春天来了,我们的身边有什么变化吗?(草绿了,花红了。)师: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的心情真愉快,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也在欢快地。</p><p>9、两只小山羊教案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并能积极参与表演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2、在活动中能学会与人配合,分角色进行表演唱,能在活动中领悟相互礼让的道理。教材内容分析:两只小山羊是一首叙事歌曲,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而富有教益的童话故事,全曲为2/4拍子,三段体结构,具有典型的五声宫调式的音调特征,节奏明快、旋律活泼、风趣、歌曲既有齐唱,又有分角色演唱。还用象声词“咩”配合节奏念白,生动地描述了两只小山羊争吵的场景,极具表演性,是一首出色的童声表演唱歌曲。教学重点:综合课,以歌唱为主,重点表演。</p><p>10、打起手鼓唱起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乐曲欣赏和民族打击乐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过程方法: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场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感态度: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品味歌曲创作巧妙的同时能较好的解决歌曲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教学难点: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女中音独唱):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介绍了民族打击乐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首歌曲,在欣赏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哪。</p><p>11、我们大家跳起来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和表演,激发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活动(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现自我,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在学会唱歌曲的基础上,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跟老师做基本律动。 教学难点:能跟小朋友一起参与歌曲的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热情欢快的情绪。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2、 新课导入。1. “小朋友,你们知道德国著名作曲家巴赫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曲子我们大家跳起来,跟着老师走进舞蹈的世界吧。”3、 学唱。</p><p>12、游子吟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教学难点、重点: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用具: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歌曲简析: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p><p>13、第一课 小黄帽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活泼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黄帽。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交通安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二、教材分析:小黄帽 是一首明朗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生动,渗透着儿童的安全教育。旋律活泼流畅,说唱结合,演唱形式丰富,是一首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歌曲作品。歌曲为大调式,四四拍子,两段体结构。前奏以一声“立正,稍息”的口令开始,接着出现行进踏步的节奏,描绘出歌曲的场景。歌曲A段四个乐句,平稳、规整,旋律以同音反复和级进为主,类似孩子们的口语,便于。</p><p>14、牧童短笛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1、初次聆听歌曲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p><p>15、草原上年 月 日 第 节课 题 草原上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第 课时课 型综合型模式类型互动式教 具钢琴 录音机重难点教学重点: 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时间教 学 过 程主 导 部 分主 体 部 分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3 45 5 43 2。</p><p>16、打起手鼓唱起歌教学目标1. 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2.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教学重点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既掌握知识又增强了乐趣。教学难点通过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教学模式主动唱演模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p><p>17、拾豆豆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五课拾豆豆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拾豆豆的旋律。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并掌握它的写法和在歌曲中的正确时值。教学重难点:附点八分音符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谱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5时值:在5的时值上再加上5的时值的一半(即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时值之和就是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用下图表示:5 = 5 5 二、学习拾豆豆的旋律:1师范唱一遍;2听一遍歌曲伴奏录音;3领唱一几遍;4学生齐唱一遍,师指正。三、作业:回去后,唱熟歌曲拾豆豆。</p><p>18、打起手鼓唱起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乐曲欣赏和民族打击乐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过程方法: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场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感态度: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品味歌曲创作巧妙的同时能较好的解决歌曲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教学难点: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女中音独唱):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介绍了民族打击乐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首歌曲,在欣赏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哪。</p><p>19、牧童短笛教案教学内容: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作者贺绿汀。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感受力。3、记忆和熟知乐曲的主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2、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