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心脏的胚胎发育。1.心脏的胚胎发育 2周时开始形成 4周开始形成间隔。病因 内在因素 遗传。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Tag内容描述:<p>1、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重医儿童医院心内科 蒲晓芳,主要内容,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讲授)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讲授+示教)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自学) 大纲 安排 教案,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 一 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 心脏的胚胎发育,(一)心脏外形的建立 (二)心脏内部的分隔,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心脏的胚胎发育,(一)心脏外形的建立 随着胚胎的发育,原始心管快速发育,经一系列演变,在胚胎第4-5周,心脏外形基本形成,原始心脏,胚胎第2周,心脏外形的建立,心管出现三个膨大。</p><p>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 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 7 左右 早产儿为足月儿的2 3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 护理常规如下 1 心理护理 关爱患儿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 治疗 预后的期望心情 要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 鼓励患儿。</p><p>3、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士应根据不同年龄病人的接受能力 用易于接受的语言让其了解只有通过外科治疗才能使康复和继续成长 尽力让病人以平静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 对于婴幼儿无法用语言进行心理辅导的应以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精心护理 使其获得安全感及舒适感 2充分休息 必要时吸氧 心功能障碍的患儿应减少活动 多卧床休息 减轻心脏负荷 减少心肌耗氧量 重症患者应持续吸氧 3避免着凉 防止呼。</p><p>4、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Speaker :wps powerpoint,情境导入,1.心脏的胚胎发育 2周时开始形成 4周开始形成间隔,并有循环作用 8周房室中隔已形成,一、解剖、生理特点,2心脏位置 新生儿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12处 2岁以后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3心率,4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随年龄增长。</p><p>5、流行病学资料 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早产儿发病率更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病因 内在因素 遗传,特别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 外在因素 1.宫内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 柯萨奇等病毒感染;,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外在因素,2.孕妇接受腹腔和盆腔放射 3.孕妇患代谢疾病,糖尿病、高钙血 4.服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抗肿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