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
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宗教改革(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二) 启蒙运动。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Tag内容描述:<p>1、第十四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提升(十四)1.对古希腊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异同的论述刘汉芸在“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中说:“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p><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他所处的时代()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于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答案: A解析: 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崇拜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在近代。</p><p>3、第1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纵向梳理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p><p>4、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二) 启蒙运动,一、背景 1思想: 文艺复兴 和 宗教改革 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 2政治:西方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近代科学 的兴起、 新航路 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3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结束旧制度。 二、概况 1兴起:17、18世纪,从 英 、 法 开始,扩展到德国、荷兰等国。,2思想体系:包括 人文主义 、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等。 3思想核心:以 理性 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 封建主义 。 4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影响 1启。</p><p>5、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江苏泰州三中 朱德平 E-mail:zhudp2004yahoo.com.cn,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2,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新兴的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追求财富和现世享乐,与教会产生矛盾。,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3,文艺复兴,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4,文艺复兴成就,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5,课堂检测,“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p><p>6、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 兴起发展: 进一步弘扬:,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万神庙,掷铁饼者,马拉松古战场,Olympic Game,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希腊仅仅点燃了世界奥运的圣火吗?,第 1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课程标准:,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维纳斯,众 神 之 神 宙斯,古希腊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人格化、人性化,人文主义: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概念,Humanism:通常译作人。</p><p>7、第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 展单元双向细目表 第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知识点 了解 理解 运用 综合 题型 预设难度 古希腊先哲精神觉醒的历史条件 泰勒斯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及各自的意义 这一时期认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A C 0 7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主要成就以及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A C 0 7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主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