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Tag内容描述:<p>1、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p><p>2、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经历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的模型思想,建立符号意识.2.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3.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其解集.5.通过经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发展应用。</p><p>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卷 期末考试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3分,共18分)1.下列四组数据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 )A6,8,10 B7,24,25 C2,5,7 D9,12,152.在算式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大的运算符号是( )A加号 B减号 C乘号 D除号3.下列数据是2013年3月7日6点公布的中国六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情况:城市北京合肥南京哈尔滨成都南昌污染指数3421631654522716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p><p>4、课 题: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能判别一组数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会根据实际问题列简单的。</p><p>5、3.平行线的判定,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公理,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分析: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p><p>6、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教案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掌握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p><p>7、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共24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C 2 的平方根是 2 D 若 x 则x y 2 如图 在由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标出AB CD DE AE四条线段 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A AB CD AE B AE ED CD C AE ED AB D。</p><p>8、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累死我了!,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了2个.,哼,我从你背上拿来 1个,我的包裹数就是你的 2 倍!,真的?!,它们各驮了多少包裹呢?,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了2个.,我从你背上拿来 1个,我的包裹数就是你的 2 倍!,老牛的包裹数-小马的包裹数=2个,老牛的包裹+1=(小马驮的包裹数-1)2,设老牛驮了x个包裹 , 小马驮了y个包裹。</p><p>9、课 题: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