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和用途
碳和碳的化合物 18广安 19 5分 某实验小组在做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的实验时 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 根据已学知识 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性质和用途Tag内容描述:<p>1、石灰石的用途,石灰石的性质,石灰石的存在,引 言,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课 题,课堂总结,资 料 库,随堂检测,石灰石的用途,石灰石的性质,石灰石的存在,引 言,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课 题,资 料 库,课堂总结,随堂检测,石灰石,返回首页,返回首页,1、从学生熟悉的大理石、石灰石入手,了解它们的成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检验碳酸钙的方法。,知识目标,返回首页,1、使学生掌握由实验现象结论应用的研究化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实验技能。 2、将网络引进化学课堂教学,开拓更广阔的学习途径。,能力目标,返回首页,1、通。</p><p>2、石灰石的 性质和用途,毕节学院化学系 燕 蛟,No.5,板 书 设 计,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一、教材分析,生活素材,珊瑚,珍珠,溶洞,贝壳,教学目标分析,过程与方法,二、学情、学法分析,三、教法分析,四、教学程序,毁 灭 前,毁 灭 后,图片展示,实验探究,感受新知,游戏增趣,巩固知识,我是石灰石,来自深山里。遇酸反应换新颜, 生成二氧化碳。 我是石灰石,来自丘陵地。高温分解换新貌, 变成生石灰。 我是生石灰,遇水爱放热。变成熟石灰,喜欢 二氧化碳。我要留清白,无人能阻拦。 说来说去,我们同属一个大家园。,石灰石之歌,五、板书设计,一、石灰石的用途。</p><p>3、空气(18本溪)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8海南)2下列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8河北)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p><p>4、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和用途,(复习课),2,回顾知识,3,意大利“死狗洞”,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意大利的一个山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回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p><p>5、碳和碳的化合物 18安徽 8 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 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 CO B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 X的化学式为CH2 D 该过。</p><p>6、氧气 18金华 30 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 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 若用装有60 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 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 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 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p><p>7、碳和碳的化合物 18广安 19 5分 某实验小组在做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的实验时 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 根据已学知识 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p><p>8、碳和碳的化合物 18潍坊 15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 氧循环简图 X为H2CO2 Y为C6H12O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p><p>9、碳和碳的化合物 18江西 8 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 都是由分子构成 且都含有氧分子 B 性质 常温下均为气体 且都易溶于水 C 用途 氧气可用作燃料 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 转化 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p><p>10、碳和碳的化合物 18广安 19 5分 某实验小组在做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的实验时 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 根据已学知识 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p><p>11、碳和碳的化合物 18安徽 8 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 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 CO B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 X的化学式为CH2 D 该过。</p><p>12、碳和碳的化合物 18潍坊 15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 氧循环简图 X为H2CO2 Y为C6H12O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转。</p><p>13、碳和碳的化合物(18乐山)26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加速植物光合作用;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可促进土壤中的Ca2+、Mg2+被植物吸收。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全部(18哈尔滨)9.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p><p>14、氧气(18金华)30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p><p>15、氧气(18襄阳)12、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下列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臭氧 B.液氧 C.石墨 D.二氧化碳(18自贡)5.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它属于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p><p>16、氧气(18本溪)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18天津)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监紫色火焰。</p><p>17、碳和碳的化合物(18潍坊)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2,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8泰安)21、(4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p><p>18、碳和碳的化合物(18江西)8、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p><p>19、碳和碳的化合物(18安徽)8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B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18嘉兴)5.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p><p>20、碳和碳的化合物(18广安)19、(5分)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查阅资料】碳酸盐一般不溶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