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学
教育需要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需要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关注课堂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 五、关注学。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Tag内容描述:<p>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新课程已经走进了我们奉化部分学校的生活,也走入了我们在座每一位老师的视野。我们奉化义务教育段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走入新课程。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我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p><p>2、新课程与课堂 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 方元山,本次课程改革时代背景的主要特点:,1、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 的人才;,2、社会的科技化和科技的社会化, 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3、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日趋明显,需要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关注课堂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 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关注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一、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p><p>3、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芦咏莉 “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组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一、教育评价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古代 传统的考试时期 特点:选拔为主 19世纪末 (心理)测验时期 20世纪30年代 特点:间接测量、量化,20世纪30年代 目标中心时期 50年代中叶 特点:重视描述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 提出了质的思想,但不明确 20世纪50年代中叶 标准研制时期 80年代末 特点:研制评价标准,重在分析教育教 学方案、方法的优点、价值; 提出评价是为了改进,20世纪80年代今 结果认同时期 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