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心理与教育测量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信度。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 练习与思考。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 82。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心理与教育测量Tag内容描述:<p>1、心理测量有些同学用的是戴海琦版的,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的课后习题的答案,课后习题大家可不要小觑啊,很有可能考研的时候某一道题就是课后习题变形的,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答案仅供参考,有关于心理学考研问题可以随时与我联系,勤思丹丹老师:2455344731。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 .(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p><p>2、心理测量有些同学用的是戴海琦版的, 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的课后习题的答案, 课后习 题大家可不要小觑啊, 很有可能考研的时候某一道题就是课后习题变形的, 大家有时间可以 看一下,答案仅供参考,有关于心理学考研问题可以随时与我联系,勤思丹丹老师: 2455344731。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 练习与思考: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解答要点: .(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p><p>3、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3) 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2。</p><p>4、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3) 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3.(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2) 人的心。</p><p>5、1.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测量的基本要素:参照物分为绝对参照物(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相对参照物(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相对参照点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因为两个值之间没有倍数关系。测量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要有相等的价值。2. 量表是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分为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p><p>6、心理与教育测量回顾: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l 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群体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从而分析其与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l 珍妮古道尔花费30多年的时间在非洲贡贝的坦葛尼科湖研究黑猩猩的行为模式。l 2实验法:在控制的情景下,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预见性假设的过程。l 3个案法:比较古老的研究方法。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l 4测验法课程说明 l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合于。</p><p>7、心理测量学,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李力 E-mail:lancylili163.com,课程安排及参考书目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林崇德主编:应用心理学书系。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中文参考书目:心理测量 金瑜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忠恒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教育和心理测量 余嘉元编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教育与心理测量 宋维真 张瑶编著 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教育测量 王孝玲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心理测。</p><p>8、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误差,第三章,第一节 误差的定义及分类,误差的种类,图1,图2,图3,无准确性 也无一致性,一致性好 准确性差,一致性和 准确性都好,测量误差就是在测量过程中,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导致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或者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误差是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图1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因此叫做随机误差。图2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p><p>9、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信度,第四章,第一节 测量的信度,作为一个好的测验,它的结果必须可靠。所谓可靠,是指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为信度,即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可信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在测量学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即:,式中的,称作信度系数,注意:,信度是指测量工具所获得的结果的可靠性。 每个信度的估计值仅指某一特定类型的一致性,而非泛指一般的一致性。 信度的估计是完全采用统计方法。</p><p>10、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一、一般测量的定义,测量活动具有普遍性 定义: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法则 事物(属性)数量化确定 量具,理解要点,一定的法则:测量过程中所依据的原理和科学规则。 量具:测量中使用的工具。 事物的特征:测量的对象是事物的某种属性。 定量描述:指事物属性的数量特征,是用量具进行测量一定有的数字结果。,二、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测量对象的性质 确定型 随机型 模糊型 量具的精密性 测量者的素质,三、测量的类。</p><p>11、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3) 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2。</p><p>12、心理与教育测量第1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一般测量概论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 测量的基本要素:(1)参照点: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如长度测量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对地势高度的测量。(2)测量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p><p>13、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 A ) A.起点 B.中点 C.终点 D.重点 3.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做(A )量表。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4.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 B )量表。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5.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C )。 A.相等单位 B.绝对零点 C.等级 D.可。</p>
【心理与教育测量】相关PPT文档
心理测量学 第十三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应用.ppt
心理测量学 第十四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与技术.ppt
心理测量学 第十二章 其他心理与教育测量.ppt
《心理与教育测量》PPT课件.ppt
心理测量第3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误差.ppt
心理测量第4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信度.ppt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ppt
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PPT课件.ppt
《心理与教育测量》
【心理与教育测量】相关DOC文档
心理与教育测量_戴版课后习题及解答.doc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doc
心理与教育测量考试版.docx
心理与教育测量.doc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心理与教育测量 重点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与教育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
《心理与教育测量》练习与思考题.doc
心理与教育测量 试题集.doc
《心理与教育测量》大纲知识要点.doc
心理与教育测量 重点.doc
《心理与教育测量》答案讲解.doc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1].doc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测量】相关PDF文档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解答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解答.pdf
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pdf
戴版《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解答.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