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编号:3126981]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15。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160。6.多位数乘一位数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知识。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先周单元集体备课表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册数上册主备教师日期单元及名称第四单元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教材解读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标要求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2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3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4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教。</p><p>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们是来自牡丹江市的东安区团队,我们团队单元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板课题)一、 单元分析1、教学理念思考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学时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基于对这一教学理念的思考。我们团队认真的研读课标、研读教材,。</p><p>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测 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课 时:7课时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p><p>4、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一、填空。(20分)1、12吨=( )千克 8千克= ( )克2000kg =( )t 3000g = ( )kg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1)一只小狗重8( );(2)一个梨重200( );(3)一头大象重3( );(4)一块橡皮重5( )。3、 16的4倍是( ),360是( )的6倍。4、一本书有230页,小红已经看了80页,还有( )页没看;剩下的页数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 )页。5、苹果每千克3元,买17千克苹果需要( )元;36元钱可以买( )千克苹果。6、在里填上“”“”或“”。44280 3900克4千克 6000600405。</p><p>5、第一单元 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时间单位“秒”。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简单的时间计算。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p><p>6、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罗平县腊山街道芦沟小学 赵国平一、 本册教学内容简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p><p>7、第十单元 总复习主备人:王纪平、王会萍、郭小娟、苗灵敏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以及吨、分数的认识。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前面获得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总复习训练的过程,体验归纳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教法与学法讲解法与练习法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 复习计量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第。</p><p>8、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45、710,12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知识的回顾,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解决问题。2.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设计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 点: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难 点: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p><p>9、第1单元 时、分、秒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p><p>10、第5单元 倍的认识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811*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重点难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课件展示)1.填一填。2.想一想,做一做。(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一。</p><p>11、第3单元 测 量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 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难 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p><p>12、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4课时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难 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2。</p><p>13、第3单元 测 量第6课时 吨的认识(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重难点】重 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难 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完成下列填空2( )+3( )=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p><p>14、倍的认识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二、单元分析:“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三、单元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p><p>15、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相差关系师:春天到了,百花盛开,花坛里的花儿也开放了,真漂亮啊。(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数。(操作)蓝。</p><p>16、倍的认识1、2的3倍是( );5的4倍是( )。2、( )的3倍是18;3的( )倍是12。3、56=( ),表示( )个( )相加是( );还表示( )的( )倍是( )。4、4的6倍是( )个( ),算式是( )。5、5个3可以说成( )的( )倍;7的3倍可以说成( )个( )。6、是的3倍,有( )个。第一行:第二行: 7、读作()。它表示()个()是多少,也表示()的 7倍是 ()8、9的3倍是( ),9是( )的3倍9、做一套校服用米布,有米布,能做( )套校服?10、一个厂房有两排机器,一排台,另一排台,一共有( )台机器?11、列式计算()7的倍是几? 。</p><p>17、倍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五、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倍的含义。3经历与倍相关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应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倍的认识(教材P50-例1)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倍”。</p><p>18、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教学内容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教材P51-例2)教学目标1.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3.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倍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教学准备小。</p><p>19、三年级数学上册 3.3周长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p>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相关PPT文档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