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
第二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表现在1915年的中国就是发生了(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改良主义 D、新文化运动 2、。
新文化运动与Tag内容描述:<p>1、课时跟踪训练(十五)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以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解析给出的四部著作中起到了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答案C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B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的缺陷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袁世凯掀。</p><p>2、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一月,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论文。在这些文章中,李大钊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指出了这个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文章写道:“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它“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p><p>3、第二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 单项选择题1. (2018河北邯郸一模)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D.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2. (2018湖南衡阳二模)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图),封面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上面由副标题为“LA Jeunesse”(法语:青年)与一群讨论。</p><p>4、复习检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19世纪60至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此后呢?,风淋室 http:/www.klcfilter.com 空调过滤器 www.gd-klc.com,第9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求实行民主政治;,B思想文化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进一步传播,A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直接原因,。</p><p>5、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课堂巩固: 1、世界一体化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文化冲击与重组,这表现在1915年的中国就是发生了(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改良主义 D、新文化运动 2、“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与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宣扬该思想的刊物是( ) A、时务报B、天演论C、民报D、新青年,课堂巩固: 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p><p>6、两个黄蝴蝶 , 双双天上飞。 不知为什么 , 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 天上太孤单。 -胡适 (中国第一首白话文诗歌),第十五课 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p><p>7、专题十五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结构: 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2、概况: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和阵地 3、内容:三提倡、三反对、马克思主义 4、影响:积极作用、局限性 二、近代前期就过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小院当年聚风云, 独秀引来万木春; 千秋功罪任评说, 毕竟巍巍一昆仑。,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p><p>8、课题三十八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p><p>9、问题探究:思想启蒙与民主革命,有启蒙:,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有缺陷:,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定位不准,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2月15日发表),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家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