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快速浏览15课课文 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的主要活动 成就 1 出席万隆会议 2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中美建交 4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出席万隆会议 1955 4 增进了中国与亚。
新中国的外交Tag内容描述:<p>1、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加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与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p><p>2、新中国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1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归纳建国 后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2认识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3深入理解我国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 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学习重难点: 1.探索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初步掌 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2.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 盾。 自主学习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新中国外交成就: (1)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50年代的外交成就: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p><p>3、听新中国之声音 观新中国之身姿 感悟新中国的外交智慧,听中国声音 观中国身姿 感悟新中国的外交智慧,弱国无外交!,独立 自主 和平,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波兰 蒙古 缅甸 瑞士 芬兰,知识链接:第一次建交高峰 (1949.101950.10),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谈判。,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确立下。</p><p>4、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弱国无外交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国家利益至上 自主、和平、发展、繁荣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外交箴言,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确立下来的。,1.提出:,2.内容:,3.意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p><p>5、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弱国无外交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国家利益至上 自主、和平、发展、繁荣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外交箴言,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确立下来的。,1.提出:,2.内容:,3.意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p><p>6、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与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发表声明作为彼此双方关系的准则。 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世界影响增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以此原则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准则的原因?,屈辱历史得出的经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西藏地区的领土问题,二、出席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 时间:1955年4月18日-24日 。</p><p>7、新中国的外交(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沧州质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选B。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汇,“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p><p>8、新中国的外交(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沧州质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选B。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汇,“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p><p>9、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同步练习 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 B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 D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2.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3.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p><p>10、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个阶段: 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末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改革开放新时期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跪倒在地办外交” “挺直腰杆办外交”,新旧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节课问题探究 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 探究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外交政策方针? 探究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外交政策,独立自主。</p><p>11、1842年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历史记忆,1895年签定中日马关条约,历史记忆,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历史记忆,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中美友好通商条约签订,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专题五:第一节,金绍美 084040314 08人文教育 历史与行政学院,建国后的外交形势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p><p>12、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4讲 新中国外交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标要求: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将核武器控制权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导入新课:,观察图片,戈尔巴乔夫的表情在诉说着什么?,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p><p>13、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快速浏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5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2、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3、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4、中国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会议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5、上海公报中美方是如何认识台湾问题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干涉内政,平等,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