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西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

1观察物体一u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十二的123本节课主要讲的内容是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u教学提示遵循学生认知...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

西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Tag内容描述:<p>1、1 观察物体 一 u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 例2以及课堂活动第1 2题和练习十二的1 2 3 本节课主要讲的内容是 能根据具体实物 照片或直观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u 教学提示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主要是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充分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 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 人人要有观察的体验 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 使学生经历由 观察实物 初。</p><p>2、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 抽象角的过程 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知道角的各 部分名称 2 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 让学生认识直角 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 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 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而与两边叉开的大。</p><p>3、乘法练习二1、 看图填数(1) ( )个( )相加x = 或 x =(2) ( )个( )相加x = 或 x =0 5 10 15 20 25(3)( )个( )相加 x = 2、 填一填(1)6个7相加,和是( ),乘法算式是( )x( )。(2)2x4( )+( )+( )+( )( )+( )。(3)8+8+8+8+8( )x( )(4)4+4+4。</p><p>4、第3课时:复习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整理与复习第4、7、8题,练习二十三第8、15、16题,思考题课时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表内乘除法,加深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2进一步学习运用表内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复习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表内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教学重点:运用表内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5、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表内。</p><p>6、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巩固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乘法。3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通过复习有关用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p><p>7、第2课时 乘法口诀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 100页的内容 第102 103页练习二十三第4 5 6 7题 u 教学提示 在练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把零散的知识。</p><p>8、第2课时 锐角和钝角u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的例3、例4及第29页的课堂活动的1、2题,练习八第4题。本节课主要讲授内容是:学生能够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够画出锐角和钝角;知道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u 教学提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这一方法,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p><p>9、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1 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写出口诀 1 口诀 2 口诀 3 口诀 答案 1 53 15 35 15 三五十五 2 34 12 43 12 三四十二 3 26 12 62 12 二六十二 2 看图 先写加法算式 再写乘法算式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p><p>10、数 数教学内容:P5例4、例5,P6课堂活动1、2题。教学目标:来源:Z+xx+k.Com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来源:学科。</p><p>11、表 内 乘 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 3页例1 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会读 写乘法算式 3 经历观察 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 感受加。</p><p>12、第4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二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 练习十一第4题 第6 7 8 9 10 11题 u 教学提示 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因此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p><p>13、第3课时 解决问题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 101页的内容 练习二十三第9题 u 教学提示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 复习课上的内容和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 因此 往往缺乏新意 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的时候 如果我们只是安排一些题目给学生做 学生往往在复习课上提不起精神 感觉没有兴趣 复习课上 老师的练习设计是必要的 但要注意练习层次要清晰 适当的拓展 适当增加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u 教。</p><p>14、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会归纳乘法口诀 并熟练地掌握1 5的乘法口诀 回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的拓展和延伸 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p><p>15、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 抽象出除法算式 2 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会读除法算式 3 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 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p><p>16、小小测量员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会用尺子画角 2 通过让学生观察 操作分析 比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p><p>17、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 能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 乘 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能初步理解利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3 在用除法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感知除法的意义 乘 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 能初步利用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1 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 78 56 65 30 乘法算式及 四 二十 六七。</p><p>18、第二单元检测题 二年级二班学生 一 填一填 1 笔算两位数加法 相同数位 从 加起 位满十 向 位进1 2 笔算两位数减法 相同数位 从 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 从 位 在个位上 再减 二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0 3 20 8 50 40 90 70 41 20 27 9 64 60 52 7 30 20 7 45 3 9 58 23 7 98 6 80 74 10 1 35 40 5 三 里最。</p><p>19、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班级班级姓名姓名成绩成绩 一、一、 口算口算(16(16 分分) ) 6724= 656= 7734= 9661= 7525= 5414= 6756= 569= 429= 43+3= 48+4= 25+3= 33+4= 23+9= 18+12= 9+26= 25+8= 24+7= 24。</p>
【西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相关DOC文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观察物体西师大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西师大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乘法练习(二)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课时西师大版年.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2西师大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2西师大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课时乘法口诀西师大版.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锐角和钝角西师大版.doc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试卷答案.doc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课时整理与复习二西师大版.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课时解决问题西师大版.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课时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2西师大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2西师大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口诀求商2西师大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检测题.doc
【西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相关PDF文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试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