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
2.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学年高中历史第Tag内容描述:<p>1、2013-2014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解析:选B。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2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p><p>2、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四大发明12天文学3数学、农学4医学5综合6、7一、选择题1.(2018四川雅安期末)某文学作品在描述三国时期战争情形时说:“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B.该文学作品成书于火药发明之后C.火药因战争需要而发明D.火药是造成战争伤亡的主要原因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火药应用于战争最早是在唐朝,故A项错误;该文学作品描绘了火药的使用情况,说明记载应在火。</p><p>3、现代科学革命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经典物理学危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必然性,明白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认识到爱因斯坦在相对论、普朗克在量子理论的形成和创立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要把学习过的生物学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历史材料学习等方式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仔细探究。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感知科技发展的脚步。既能独立学习探究。</p><p>4、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二、。</p><p>5、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____________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________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希望改变____________的局面。2标志: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为____________,主持变法。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______局面,调整封建国家、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______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______盘剥。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p><p>6、第16课欧美的工业革命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掌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掌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3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概念又称“产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到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变革过程。2条件(1)政治保障: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p><p>7、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目标导航1.了解王安石受到重用的原因。(重点)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重点)3.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难点)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给宋仁宗上言事书,提出了变法的设想。(2)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易错提醒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阶级矛盾、民族问题冲突不断,统治集团内外交困,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二、措施及内容类。</p><p>8、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清单一李世民登基的方式玄武门之变1.背景(1)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2)统一后:李世民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受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联合排挤。2“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得知太子李建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发动政变,在玄武门外,射杀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p><p>9、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15世纪末,为寻求海外财富,西欧航海家们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的雏形逐步形成。17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战争,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海外市场和资本原始积累,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生产力,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囊括进资本主义市场之中。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连为一体。3在西方经济侵略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p><p>10、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知识点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2代表人物:王韬、薜福成和郑观应等。3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文化教育上:兴办学校,。</p><p>11、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测试内容及要求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 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2.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一、欧洲联盟1原因(1)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国家战争不断,人们渴望统一。(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3)美苏的强大和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2过程(1)欧共体的成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7年,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7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2)欧盟的成立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p><p>12、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2.理解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3.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2重大成就(1)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先后。</p><p>13、学案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课标要求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一、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场)1条件(1)蓄谋已久: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2)德国优势希特勒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3)苏联准备不足:战争爆发前苏联存在严重的问题与失误,准备不充分。2战况(1)突袭苏联: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苏军失利:苏军损失惨重,德军在北路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攻占斯摩棱斯克,南路攻占基辅。教材。</p><p>14、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目标导航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重点)2.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重点)3.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难点)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世纪70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民族危机加深。2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3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4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思维点拨早期改良。</p><p>15、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3成就(1)冶铁业:西周晚期两汉南北朝中国已有铁器发明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出现灌钢法出现灌钢法(2)制瓷业:。</p><p>16、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1.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熟悉欧洲一体化的四个步骤及采取的重大措施;概括其演进趋势。2.理解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1原因(1)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2)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4)西欧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走联。</p><p>17、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商业的发展(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状况:商业出现繁荣局面。主要表现: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秦汉至隋唐之前:发展状况: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隋唐时期至宋元时期:项目时期发展原因发展表现隋唐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便利:大运河开通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p><p>18、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20世纪6080年代,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使世界贸易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和挑。</p><p>19、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掌握近现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理解它们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近代影视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状况。3.掌握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表现,理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报刊业的发展1出现: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2发展(1)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等城市出现中国人办的报刊,最著名的是上海的申报,对打破当时封建思想的禁锢起了很大作。</p><p>20、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程标准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____________的出现。2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______”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____________。3影响(1)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和要求。(2)成为甲午战争后__________________兴起的先声。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______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