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 从。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选修4。把抗击以色列斗争推进到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阶段。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政府活动。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如何认识俄国的农奴制。单元学习总结。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Tag内容描述:<p>1、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2表现(1)林则徐: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成就:编撰了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正确。</p><p>2、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选修4一、如何评价克伦威尔?1从早期的革命活动来看: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1)支持清教徒反对专制王权,认为武力是最终解决王权问题的唯一办法。(2)参与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大抗议书的起草工作,鲜明地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制度。(3)内战期间,他所领导的“新模范军”在人民的支持下,击溃王党军队,推翻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4)他以“叛国罪”的名义处死国王,并宣布英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2从克伦威尔的统治来看:共和国成立后。</p><p>3、学案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课标要求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一、“六日战争”1背景(1)埃及与叙利亚一度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使以色列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2)阿拉法特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把抗击以色列斗争推进到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阶段。(3)超级大国的卷入,使以、阿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国和苏联分别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维护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4)1967年4月,以叙发生冲突,迅速发展为空战。2经过: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闪电战”;以军6天之内占领大。</p><p>4、学案6两伊战争课标要求了解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一、两伊战争的起因1内部因素(1)领土因素:两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1975年,双方经过谈判,同意以该河主航道中心线作为分界线,伊朗允诺把大约300平方千米土地划归伊拉克作为补偿,但却一直没有兑现;1979年出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表示要以武力解决争端。(2)宗教问题:伊朗绝大部分居民和伊拉克大约一半以上的居民属于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而在伊拉克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属于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两个教派的矛盾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p><p>5、第6课两伊战争目标导航1.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难点)。2.了解两伊战争的经过。3.理解两伊战争的影响和教训(重点)。一、矛盾重重的邻国1领土问题:其焦点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2宗教问题:什叶派、逊尼派的矛盾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张。3民族矛盾: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政府活动。4大国插手: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受到大国的关注。5个人因素:萨达姆和霍梅尼的个人恩怨。易错提醒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在对宗教教义的解释上存在不同,对政权的态度也不同。什叶派更推崇和信奉宗教领袖,而逊尼派更愿意服从政。</p><p>6、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学习小结一、如何认识俄国的农奴制?应坚持辩证的观点,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来认识。(1)农奴制曾经适应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农奴制度为俄国集中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俄国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p><p>7、单元检测(六)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A B C D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3下列关于“中体西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魏源首先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B张之洞对“中体西用。</p><p>8、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p><p>9、综合测试卷(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有()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A B C D2右图为秦始皇统一币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奠定了此后2 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A B C D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重大作用的措施是()A三省六部制 B。</p><p>10、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联合国不是二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美国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ABCD答案C2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主要原因是()A维和部队制止了第二次中东战争B维和行动解决了地区性冲突C维和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的升级D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答案C3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p><p>11、学案9 单元学习总结,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线索梳理,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p><p>12、学案5 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吸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