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地理
1. 通过读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1、通过读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重点)。3、运用相关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重点)。5、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情感。A.&#160。1、记住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导。
学年七年级地理Tag内容描述:<p>1、2011-2012上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七年级地理(范围:第一章)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题 号20学科网教案一二总 分得 分20学科网教案一、单项选择题(20分)1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经线都不相交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B.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C.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D.0纬线圈3.一个人站在北。</p><p>2、姜堰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合分人复查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5小题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第3页相应的表格内)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至所示的现象。据此回答第1题。1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姜堰地区(120.080E、32.340N)有12月22日“过冬”的民间习俗。据此回答24题。2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下列哪。</p><p>3、第七章 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课标要求】l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道极地地区考察科学考察的历史现状,体会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指图说出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科考站。(重点)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重点)【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模块: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出示一幅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图片,结合南极自。</p><p>4、地图的阅读 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2.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能力目标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情感目标了解地图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养成遇到地理问题时,能够主动查找地图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比例尺大小比较与所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设。</p><p>5、第六章 活动课 认识欧洲【课型】活动课【课标要求】l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欧洲地理位置图,说出欧洲的地理位置。(重点)2.阅读欧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欧洲的地形特点。(重点)3.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候直方图,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特点。(重点)4.分析欧洲气候、地形对河流的影响。(难点)【教学模式】问题探究、讲练结合【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p><p>6、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其下列描述有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带领学生用一些模拟实验来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下面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A.天圆如张盖B.地球是个球体C.地方如棋局D.地球是正方体3.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C.地球上高大。</p><p>7、2012年第二学年度初中地理期末样题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嘿,亲爱的同学们,丰富的地理知识是生活最好的帮手,也是我想带给大家的最好礼物,开始测试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第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图11.图1所示大洲中地势特点描述相对准确的是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C中高周低 D.东南高、西南低2.关于图1中甲乙丙丁。</p><p>8、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B.高原海拔较高,内部坡较陡C.丘陵地面崎岖不平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较低2.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山谷间常有吊桥,人们来往其间。该地区的地形是()A.平原B.山地C.丘陵D.高原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下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p><p>9、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1.地球自转和公转()A.方向相同B.周期相同C.运行轨道相同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2.每年的10月26日距北半球哪个节气最近?()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3.下列现象的产生和地球公转有关的是()A.地球上有昼夜现象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C.一年有四季变化D.地球上东边的人先看到太阳4.我国的住宅主卧室通常朝南,主要原因是()A.住宅设计者的习惯B.使用方便C.美观D.更好地采光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A.23.5S冬至日B.23.5N夏至日C.23.5S夏至日D.23.5N冬至。</p><p>10、第2课时不同的人种1.关于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只有黑色人种分布B.人种有优劣之分C.黄色人种都分布在亚洲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关于非洲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人口全部为黑色人种B.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非洲以混血人种为主C.非洲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中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D.非洲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中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3.肤色、眼色都很浅,头发天生是波浪状,鼻梁高、体毛较多的人种是()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棕色人种4.“金发碧眼”说的是()A.黄色人种B.黑色人种C.白。</p><p>11、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1.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A.地球在运动,人们没有运动B.地球的运动速度太快,人们感觉不到C.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D.地球运动太慢,人们感觉不到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D.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图示箭头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aB.bC.cD.d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将如右图所示的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A、B、C、。</p><p>12、欧洲西部(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气候分布图,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分布。(重点)2、举例说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模式】6+1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助学导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开胃菜 )同学们吃过西餐吗?西餐主要吃什么,喝什么? 欧洲人喜欢吃牛排、喝红酒,这和它的农。</p><p>13、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1.有关世界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B.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C.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D.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右图是甲、乙、丙三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A.3%1%0.5%B.2%1%1%C.5%2%1.5%D.7%3%2.5%3.下面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澳大利亚B.英国C.尼日利亚D.美国4.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的原因是()A.人口死亡率低B.医疗水平落后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经济。</p><p>14、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A.风和日丽B.阴雨连绵C.四季分明D.电闪雷鸣2.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下列城市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北京天津长沙广州空气质量指数1571159945空气质量状况中度污染轻度污染良优空气质量级别四级三级二级一级A.北京B.天津C.长沙D.广州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我市,气温下降610 ,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的是()A.工业生产B.人们生活C.交通运输D.旅游4.下列符号中,正确表示6级东南风的是()5.下列天气符号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搭配合适的是 ()6.看。</p><p>15、第三节 印度上节作业反馈: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特点。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3、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导学过程:二次备课导: 3分钟(PPT学生纠错(红色)学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部分内容1、印度是南亚面积 (最大或最小)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 位。2、读36页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完成。</p><p>16、世界第一大洲(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与发展等问题。【学习目标】1. 通过读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2. 通过填图了解亚洲的六大地理单元。3. 运用相关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4.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极不平衡。5. 列举亚洲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师“精当点拨”【教学方法】讨论法、地图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思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p><p>17、世界第一大洲(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重点)2、通过填图了解亚洲的六大地理单元3、运用相关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重点)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极不平衡5、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模式】看图说话【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图诱人亚洲DCABEFGMN复习导入】师画板图,引导学生回顾: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引入新课。【观察学生。</p><p>18、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学会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自然现象。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配合学生活动,加深对板块构造理论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教学重点】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教学难点】1.掌握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p><p>19、第六节 美国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的组成。2能说出美国公民的种族构成和移民的概况。3知道美国地形的特点,会分析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4从整体上认识美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并能说出美国丰富的资源学习过程1、 领土组成1自主学习:领土组成读教材P85图9.19“美国的行政区划”和P86课文完成以下内容活动步骤(1)陆地面积 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2)美国50个州组成:本土有48个州和一个特区; 海外州是: 洲和 州, 总结:夏威夷州属于 洲,美国是地跨 洲和 洲的国家。二、地理位置加 拿 大墨西哥160E02同位合作探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