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练习二教案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3.感受数第三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第3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
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练习二教案北师大版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 加与减第6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第三单元“加与减”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p><p>2、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6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p><p>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 练习二教案撰写人:_时 间:_第3单元 加与减第6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第三。</p><p>4、第三单元 加与减第1课时 捐书活动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p><p>5、第三单元 加与减第5课时 里程表(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二、探究新知。淘气的叔。</p><p>6、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1课时 捐书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p><p>7、第三单元 加与减第2课时 运白菜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教学目标: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及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连减的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秋天到了,田野里忙碌着人们收获的身影。(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p><p>8、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5课时 里程表(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p><p>9、第三单元 加与减里程千米北京保定146北京石家庄277北京郑州689北京洛阳813北京西安1200第4课时 里程表(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以有的数学。</p><p>10、第三单元 加与减 里程千米 北京保定 146 北京石家庄 277 北京郑州 689 北京洛阳 813 北京西安 1200 第4课时 里程表(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p><p>11、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p><p>12、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第十一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学目的】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或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录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p><p>13、第三单元 加与减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3页。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脱式计算( 包括竖式计算) 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p><p>14、 第6课时 里程表(二) 1. 列竖式计算。 475+125= 638+279= 310-173= 505-229= 804-515= 464-287= 2. 脱式计算。 351+269+178 500-236+417 724+126-568 3. 王奶奶家七月份用电64千瓦时,8月份比7月份少用电16千瓦。</p><p>15、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第六课时 背土豆【教学内容】 背土豆【教学目的】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境图)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师:是啊,小老鼠。</p><p>16、第6课时 里程表(二)1. 列竖式计算。 475+125= 638+279= 310-173= 505-229= 804-515= 464-287=2. 脱式计算。 351+269+178 500-236+4。</p><p>17、 第6课时 里程表 二 1 列竖式计算 475 125 638 279 310 173 505 229 804 515 464 287 2 脱式计算 351 269 178 500 236 417 724 126 568 3 王奶奶家七月份用电64千瓦时 8月份比7月份少用电16千瓦时 8月底的电表读数是。</p><p>18、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第四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p><p>19、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第5课时 里程表(二)教案撰写人:_时 间:_第3单元 加与减第5课时 里程表(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