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采集及成分制备测试题。穿刺靜脉的选择&#160。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血液的组成 有形成分(细胞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 无形成分(非细胞成分) 血浆—血液加入抗。第八章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熟悉 血液细胞成分的手工制备过程和注意事项。
血液成分制备Tag内容描述:<p>1、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血小板的效果评价 康娜(天津市血液中心 300110) 摘要:目的:评价分离机分离血小板的质量。方法:比较分离机制备和手工制 备的血小板在血小板回收率、红细胞、白细胞的差别。结果:分离机制备的血 小板在回收率上要明显高于手工分离,而且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混入量也明显低 于手工制备。分离机制备后血小板在形态上也没有过多的改变,没有造成血小 板凝聚。结论:建立的手工分离血小板标准化制备技术适合大部分采供血机构。 关键词:手工分离,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血小板 近年来,随着临床血小板用量逐年上升。</p><p>2、血液采集及成分制备测试题科室 姓名 得分一 选择题1无偿献血时, 穿刺靜脉的选择:( )A选择上肢肘部清晰可見、粗大、充盈饱滿、彈性好、较固定、不易滑动的靜脉。B常选择的靜脉主要有肘正中靜脉、头靜脉、前臂正中靜脉、貴要靜脉等C应选择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癬、疤痕的皮肤区域為穿刺部位。D以上都是2 血液采集时穿刺部位消毒面积:( )A 10 8C 15 15B68 D 3 43 全血采集过程超过多少时间不可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A200ml7minC 200ml5minB400ml13minD 400ml10min4 制备血小板、粒細胞的离心溫度为:( )A 42。B 62C 22。</p><p>3、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血液的生理功能,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人体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 输送养分到组织,从组织带走代谢产物 输送激素、维生素和各种药物等 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 保持体温恒定 防御微生物或异物入侵 有效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等,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 有形成分(细胞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 无形成分(非细胞成分) 血浆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经过静止、离心等方法 所得到的液体部分 非细胞成分组成成分包括蛋白、非蛋白氮化合物、脂肪、不含氮有机化合物、无机。</p><p>4、1,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2,成分输血 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 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 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临床根据 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 以达到治疗病人的目的。,3,血液的生理功能,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人体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 输送养分到组织,从组织带走代谢产物 输送激素、维生素和各种药物等 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 保持体温恒定 防御微生物或异物入侵 有效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等,4,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成分制备 将采出来的全。</p><p>5、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八章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1 教学目标 掌握 1 成分输血的概念及意义 2 血液制品的性质 贮存 运输及注意事项 熟悉血液细胞成分的手工制备过程和注意事项 了解血细胞分离机的原理及其使。</p><p>6、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八章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教学目标 掌握 1 成分输血的概念及意义 2 血液制品的性质 贮存 运输及注意事项 熟悉血液细胞成分的手工制备过程和注意事项 了解血细胞分离机的原理及其使用 血液 全血 将血液采集于很有保养液的血袋 不做任何处理 含有各种血液成分 抗凝剂和保护剂等血液保养液针对储存红细胞而设计 血液成分 将采集的全血用物理方法分离成纯度高 临床疗效好的单一血。</p><p>7、a,1,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第八章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a,2,教学目标,掌握 (1)成分输血的概念及意义; (2)血液制品的性质、贮存、运输及注意事项。 熟悉 血液细胞成分的手工制备过程和注意事项。 了解 血细胞分离机的原理及其使用;,a,3,血液:全血,将血液采集于很有保养液的血袋,不做任何处理。 含有各种血液成分、抗凝剂和保护剂等 血液保养液针对储存红细胞而设计,a,4,血液成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