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抗凝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历史。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历史。一、评估血液净化治疗前患者的凝血状态。概述 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抗凝治疗是指在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基础上。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定义。
血液净化抗凝Tag内容描述:<p>1、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 连续性的关键 抗凝:循环回路、滤器 炎症状态:容易栓塞、出血 尿毒症状态 肝功受损 药物治疗:加重凝血异常 复杂情况下安全有效的抗凝是一个尚未解 决的难题 滤器凝血的机制 血浆蛋白吸附 血小板激活 凝血因子内源性激活 蛋白吸附 早期: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后期:血浆微量蛋白 纤溶酶原 HMWK XII 血小板活化 粘附:纤维蛋白、白蛋白 白蛋白预冲? 高纤维蛋白血症? 凝血酶协同活化:肝素不能降低活化 高血细胞比容、血液与空气接触 血小板减少患者:无肝素CBP容易进行 凝血酶形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p><p>2、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 卢永申,.,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历史,Abel 、Rowntree和Turner于1913年开始研究HD,并使用水蛭素抗凝 Mclean1916年发现肝素,随着肝素制剂的改进,Thalhimer首先成功地把肝素用于血液透析抗凝。60余年来,肝素仍是血透抗凝的主要药物 Henny1983年首次报道急性血透中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Lane等(1986年)和Ljungberg等(1987年)分别采用一次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均取得满意透析效果。 1961 年Morita 首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1982 年Pinnick 将该法应用于高危出血患。</p><p>3、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进展,内容,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低血流量 高血细胞比容 高超滤率 透析通路再循环 透析中血液或血制品的输注 透析中脂肪制剂的输入 使用中动、静脉壶空气暴露,气泡形 成,血液振荡,在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抗凝方案,并定期监测、评估和调整抗凝方案。目的: 维持血液在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中的流动状态,保证血液净化的顺利实施 避免体外循环凝血而引起的血液丢失 预防因体外循环引起血液凝血活化所诱发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防止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活化所诱发的炎症反应,提高血液净化的生物相容性,保障。</p><p>4、血液净化中的抗凝及其护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蒋 华,抗凝治疗,是指在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基础上, 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剂量, 定期监测、评估和调整, 达到充分、合理抗凝疗效,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目的,1,2,3,预防因血液透析引起血液凝血活化所诱发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活化所诱发的炎症反应,提高血液透析的生物相容性。,维持血液在血管通路和透析器中的流动状态,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实施;,孙雪峰.中国血液净化,2008(6):335-337,理想的抗凝剂,抗血栓作用较强 出血的危险较小 药物抗凝作用只局限。</p><p>5、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郭晓玲,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评估治疗前凝血状态 明确抗凝剂的使用禁忌 选择抗凝剂种类 选择抗凝剂剂量 监测凝血状态 处理并发症 调整剂量,一、评估血液净化治疗前患者的凝血状态,评估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1 、有无血友病等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2 、是否长期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 3 、既往存在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痔疮等潜在出血风险的疾病。 4 、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 24 小时内。,评估患者临床上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1 、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伴有血管内。</p><p>6、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 卢永申,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历史,Abel 、Rowntree和Turner于1913年开始研究HD,并使用水蛭素抗凝 Mclean1916年发现肝素,随着肝素制剂的改进,Thalhimer首先成功地把肝素用于血液透析抗凝。60余年来,肝素仍是血透抗凝的主要药物 Henny1983年首次报道急性血透中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Lane等(1986年)和Ljungberg等(1987年)分别采用一次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均取得满意透析效果。 1961 年Morita 首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1982 年Pinnick 将该法应用于高危出血患者。</p><p>7、血液净化抗凝技术及技巧,概述 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主要内容,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应用抗凝剂 。,如何合理应用抗凝剂,?,抗凝治疗是指在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剂量,定期监测、评估和调整,达到充分、合理抗凝疗效,保持良好体外循环状态 避免体外循环凝血而引起的血液丢失 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 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p><p>8、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孙雪峰,规范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技术及技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应用抗凝剂 。,如何合理应用抗凝剂,?,保持良好体外循环状态 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 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提高生物相容性,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进行,血液透析应用抗凝剂的目的,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评估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为什么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需。</p><p>9、血液净化抗凝技术,概述 凝血机制 体内抗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主要内容,血液净化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血液净化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应用抗凝剂,抗凝治疗是指在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剂量,定期监测、评估和调整,达到充分、合理抗凝疗效,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定义,保持良好体外循环状态 避免体外循环凝血而引起的血液丢失 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 减少血液细胞与透。</p><p>10、血液净化抗凝技术,概述 凝血机制 体内抗凝血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常用抗凝剂 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工作流程,主要内容,血液净化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血液净化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实施血液透析。</p><p>11、,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枸橼酸抗凝,2008-6-30,.,枸橼酸抗凝的适应征,主要用于有肝素抗凝禁忌的患者中,具体如下: 1. 有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高危倾向的患者,如:重要脏器的出血(如脑出血、肺出血、血性胸水或心包积液、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深部血肿等)、近期手术(手术后37天内)、非消耗性的血小板减低(原来的80%,.,抗凝安全性的监测目标,化验指标:外周血(动脉端抗凝前)的iCa浓度、Na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