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压疮伤口护理

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低氧、湿润的愈合环境 伤口干燥的环境。压疮伤口的记录方法 压疮愈合的新理念---湿性愈合 新型敷料的类型 新型敷料在伤口中的应用。压疮的愈合。压疮的分期及 护理进展。压疮(伤口) 护理单。压疮(伤口)专科护理单。压疮风险护理单 压疮(伤口)护理单 压疮报告单。压疮(伤口)专科护理单护理目标。

压疮伤口护理Tag内容描述:<p>1、压疮伤口护理,.,伤口护理的总原则,合理的伤口处理 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闭合伤口 完成上皮爬行 评价各种伤口处理方法的标准应是愈合时间与愈合质量的统一,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环境,根据伤口的大小、深度、颜色及液量等情况,选择恰当的封闭敷料敷贴伤口,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低氧、湿润的愈合环境 伤口干燥的环境,使创面细胞脱水,导致结痂,痂的作用一方面起屏障保护,但另一方面是明显阻碍伤口的上皮化形成,且易导致痂下积脓,压疮的局部评估,压疮的部位,大小,分期 组织形态,气味 渗出液量,潜行隧道 有无存在感染 周围皮肤情况 病人。</p><p>2、压疮伤口护理,主题,压疮伤口的记录方法 压疮愈合的新理念-湿性愈合 新型敷料的类型 新型敷料在伤口中的应用,以伤口的颜色分类,红色伤口:伤口基底部为健康的红色肉芽组织(常见于干净或正在愈合的伤口) 黄色伤口:伤口基底部为脱落细胞和死亡细菌(有渗出液或感染,伤口暂勿愈合倾向) 黑色伤口:伤口有黑色的坏死组织和黑痂(伤口无愈合倾向) 粉色伤口:有新生的上皮组织覆盖 混合伤口:伤口内有不同颜色的组织,伤口的评估,伤口的测量和记录 面积 :长宽深 潜行 :周围皮肤与伤口基部形成的袋状空隙。 棉签顺时针测量。 12点到7点有潜。</p><p>3、压疮的愈合,林静静,黑龙江农垦总医院康复科,Company Logo,学习目标,Company Logo,第一节 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伤口修复阶段 炎症期-增生期-修复期或者重塑期 一 炎症期 :时间为组织受到伤害开始,生理条件下持续3-6天 1 止血过程: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收缩血小板凝结激活凝血 系统(5-10Min)- 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 2 炎症反应 主要表现: 炎性发红发热、炎性渗出、疼痛。 吞噬示意图 3吞噬作用和免疫应答 时间:受损2-4h后,吞噬细胞开始移入伤口,吞噬并消化异物。如伤口床干净,大约维持3-4天,如伤口有感染或有坏死物,则炎症期。</p><p>4、压疮的分期及 护理进展,压疮, 一个难以回避的临床 问题.,压 疮全球性的患者安全问题,8%外科手术病人 15%长期卧床病人 35%-40%脊柱损伤病人 合并压疮较无压疮的老年患者,病死率增加3倍 各国卫生部门每年用于压疮的预防和治疗的费用十分巨大, 在各种疾病花费中名列第三,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压疮的危害性,精神上:不良的情绪影响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经济上:治疗费用增加,时间的额外投入 肉体上:局部疼痛,感染,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医院:住院时间延长,并可能引发为医疗纠纷 医护人员:加重了工作量,可能造成不和谐的。</p><p>5、压疮伤口护理,.,伤口护理的总原则,合理的伤口处理 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闭合伤口 完成上皮爬行 评价各种伤口处理方法的标准应是愈合时间与愈合质量的统一,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环境,根据伤口的大小、深度、颜色及液量等情况,选择恰当的封闭敷料敷贴伤口,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低氧、湿润的愈合环境 伤口干燥的环境,使创面细胞脱水,导致结痂,痂的作用一方面起屏障保护,但另一方面是明显阻碍伤口的上皮化形成,且易导致痂下积脓,压疮的局部评估,压疮的部位,大小,分期 组织形态,气味 渗出液量,潜行隧道 有无存在感染 周围皮肤情况 病人。</p><p>6、a,1,专科护理单: 压疮(伤口) 护理单,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伤口护理小组,a,2,压疮(伤口)专科护理单:,压疮风险护理单 压疮(伤口)护理单 压疮报告单,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a,3,压疮(伤口)专科护理单护理目标:,压疮风险护理单: 评估患者 筛选高危人群 提供依据,压疮护理单: 评估伤口 提供依据 同时填写压疮上报单,a,4,压疮风险护理单适用范围 :,疾病因素: 感觉或运动障碍。</p>
【压疮伤口护理】相关PPT文档
压疮伤口的护理.ppt
压疮伤口的护理医学幻灯片课件
压疮的护理伤口的愈合演示稿 ppt课件
压疮及伤口相关护理课件
压疮伤口的护理课件
(优质医学)压疮(伤口)专科护理单.ppt
压疮(伤口)专科护理单.ppt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