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9.黍离(shǔ) 10.少驻(shǎo)。A.更著。自己创制了《扬州慢》这个曲调。荠麦弥望。戍角悲吟。纵豆蔻词工。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荠麦(j&#236。扬州慢。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慢淮左名都Tag内容描述:<p>1、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一、字音识记1卜算子(b)2.驿外(y)3更著(zhu) 4.碾作尘(nin)5初霁(j) 6.弥望(m)7戍角(sh) 8.怆然(chun)9黍离(sh) 10.少驻(sho) 11荠麦(j) 12.窥江(ku)13豆蔻(ku) 14.鬲溪()15姜夔(ku) 16.玉钿(din)二、词语释义1驿外断桥边:指荒僻之地2寂寞开无主:无人过问3更著风和雨:又遭受。著,同“着”,添、加4无意苦争春:苦苦地,竭力地5一任群芳妒:完全听凭6零落成泥碾作尘:凋零飘落7戍角悲吟:守兵所吹的号角8淮左名都:淮水东面9解鞍少驻初程解鞍少驻:卸下马鞍,暂时停留。少。</p><p>2、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一、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著:更加显赫一任:完全听凭B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无主:无人过问C群芳:百花碾:轧碎D自度此曲:自己创制了扬州慢这个曲调算而今:料想今天解析:选AA项,更著:又遭受。2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解析:选C此。</p><p>3、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姜夔,题解,见白石道人歌曲。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p><p>4、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暮霭(i)凝噎(y)夜雪初霁(j) 戍角(sh )B荠麦(j) 豆蔻(ku)怆然(chun) 弥望(n)C姜夔(ku) 萧条(xio)留恋(lin) 窥江(ku)D那堪(kn ) 芍药(sho )俊赏(shn) 黍离(s)CA项,凝噎(y );B项,弥望(m);D项,黍离(sh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95】A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B自度此曲 度:构思C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D难赋深情 赋:写作BB项,度:创作。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96】A过/。</p><p>5、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试题】(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p><p>6、扬州慢,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2.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3.掌握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教学目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走近扬州,请欣赏歌曲烟花三月,今日扬州,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p><p>7、慢 州 扬 杜牧心中的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心中的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心中的扬州 遣怀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心中的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p><p>8、扬州慢(淮左名都)导学案文题解读一、词人名片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南宋词人、音乐家。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p><p>9、扬州慢,姜夔,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领会作品营造的意境 2、领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3、与辛弃疾辞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会两首词的风格与表达的感情,姜夔(ku)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词风。</p><p>10、扬州慢 姜夔,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走进词人姜夔,江湖雅士,姜夔,字。</p><p>11、扬,州,慢,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