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课件
1.诊断性穿刺。2.治疗性穿刺。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脑和脊髓表面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腰椎穿刺。腰椎穿刺神经内科应用非常普遍的辅助检查。成人脑脊液总量平均为130ml。患儿在市中心医院治疗41天后。脑脊液循环。
腰椎穿刺课件Tag内容描述:<p>1、腰穿基础篇,目的,1.诊断性穿刺。 2.治疗性穿刺。,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测定脑脊液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有阻塞。 3.注入造影剂或空气,进行脊髓腔造影或脑室造影。 4.鞘内注射抗生素、抗癌药等。 5.腰椎麻醉。 6.某些脑膜炎、脑炎、正压性脑积水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1.有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出现脑疝迹象者、怀疑后颅窝肿瘤者。 。 2.穿刺部位局部皮肤、皮下组织或脊柱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时。 3.血液系统疾病、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及血小板50109/L 。</p><p>2、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由外向内,脑和脊髓表面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具有支持、固定、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一、脑和脊髓的被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软脑膜,神经根,齿状韧带,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或颅骨骨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丛,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脊髓硬膜外间隙向上不通颅腔。临床上在此腔进行硬膜外麻醉。 硬膜下隙: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内有网状相连的结缔组织小梁,充满脑脊液,脊髓蛛网膜下。</p><p>3、腰椎穿刺病人的护理,腰椎穿刺,腰椎穿刺神经内科应用非常普遍的辅助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脑脊液,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支持和营养作用。 成人脑脊液总量平均为130ml,其生成速度为0.3-0.5ml/min.每日生成500ml.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只能选择性的进入CSF中,这种功能称为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压力,侧卧位的正常压力:80-180mmH2O 200mmH2O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p><p>4、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神经内科:栗兵霞,案例1,患儿刘xx,男孩,两岁,因发热、嗜睡、抽风一天被xx市人民医院收入院,据经验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患者病情未得到缓解。3天后患儿右眼睑明显肿胀,转院至上级xx市中心医院,经腰椎穿刺检查很快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遂进行对症治疗。患儿在市中心医院治疗41天后,因脑膜下积水转至北京博爱医院,最终患儿的语言功能和行动能力已基本丧失,无明显意识反应。(2008年),案例1,家属殴打医院工作人员,损坏医院财物,并组织数人持自制横幅围堵医院。 最终医疗过错鉴。</p><p>5、腰椎穿刺术,儿童疾病防治科,主要内容,相关基础知识 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相关基础知识,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功能 脊髓与脊柱的关系,脑脊液循环,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侧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主要分布在侧脑室的底部和第三、第四脑室的顶部, 70%由脑室的脉络丛产生、30%由大脑和脊髓的细胞间隙形成的间质液,成人总量约:120-180ml,平均150ml,脑脊液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每天全部更换约4次。 循环: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小脑延髓池-蛛网膜下腔 吸收: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