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反应监测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 (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来源于《全国疑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监测0-30天内发生的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监测Tag内容描述:<p>1、第七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 (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 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 反应。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是在预 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 受种者机体发生一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 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生怀疑病例发生与预防接种有关 着重于发现和处理真正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事 故、或群体性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WHO(不良事件。</p><p>2、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金安区免疫规划科 2005年4月8日 主要内容 监测 处置 金安区2014年及2015年1至3月异常反 应上报情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概念-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 :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来源于全国疑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 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来源于疫 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p><p>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AEFI相关条例与方案,(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2005年6月1日 (二)安徽省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安徽省人大,2007年10月1日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0号,2008年12月1日 (四)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卫办疾控发201094 号 (五)安徽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实施细则(试行) 安徽省卫生厅卫防秘【2008】924号 (六)安徽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实施细则(试行) 安徽省卫。</p><p>4、第七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是学习的重点),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 受种者机体发生一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 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生怀疑病例发生与预防接种有关 着重于发现和处理真正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事故、或群体性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WHO(不良事件)的。</p><p>5、主要内容,一、监测目的 二、监测内容 三、监测方法 四、安全性评估,评价长春生物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 在适龄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一、目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监测0-30天内发生的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尤其是严重异常反应: 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热性惊厥、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剥脱性皮炎等。,二、监测内容,三、监测方法,为了更科学和有效的开展安全性的监测工作,将分2个阶段进行。 完成第1阶段安全性评估后,进行第2阶段的安全性监测工作。 本次安全性监测计划一共观察101.5万人,。</p><p>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补偿 2013-6-6,预防接种取得的成就,消灭了天花 消除了脊髓灰质炎,麻疹发病大幅度降低,乙肝控制成效显著 1992年与2006年调查人群乙肝HBsAg携带率比较,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96%,达到了控制目标 1992年以来儿童感染乙肝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1900万人 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从9.75%下降到7.18%,下降了2.57个百分点,接种、疾病与异常反应之间的关系,英国中止DPT疫苗接种的后果,19401993年英格兰及威尔士百日咳报告病例,有关疫苗安全性的报道,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p>